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绘制西瓜地图 规范有序市场

缙云方便农民进城卖瓜

  本报缙云8月4日电

  记者 夏丹

  县委报道组 朱映归 刘斌

  早上7时,缙云县舒洪镇姓王村瓜农赵琴芬载着近400斤西瓜,到了县城问渔路铁路桥下。她旁边,是五云街道双龙村72岁农民吕官轩,一早走上3公里路,挑来一担黄花梨和几把豇豆。天刚亮,这里已形成一条约10米长的“临时集市”,吸引了十来个农民。树荫下,大家边做生意边聊天,好不热闹。

  近日,缙云县利用城区地图,将主城区划分为溪北、水南、新区三个片区,并根据县城周边西瓜特色村进行选点布置,选取了14个西瓜销售点。这些销售点多选在阴凉、周边人口集中、农民进城近便的地方。14个点凑起来,绘成了一幅简易的“西瓜地图”。

  简易背后并不简单。每个小摊贩背后都有一个艰辛的家庭。而且,瓜果既然种出来了,必须要卖出去。但他们在进城卖农产品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把摊位摆到了马路中间导致交通拥堵、不要的瓜果菜随地乱扔,给环卫工带来很大工作量等等。

  怎样既让农民卖出瓜果,又不影响城市面貌、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让农民有序集中’,慢慢成为我们工作的方向,也是‘西瓜地图’诞生的背景。”缙云县城管大队大队长赵世杰说。

  在农民心里,东西好卖了,价格好了,就是最大的实在。一个半小时过去,赵琴芬已卖出100来块钱的西瓜。她说:“现在好了,再不用东挑西挑去卖瓜,人舒服多了。而且客人吃得好,就常回头来买。有人买到了不好的瓜,我还可以给他换。”这里是姓王村去往县城的必经之路,周边小区也多,人流量大。在这卖了十天瓜,她已觉出好处多多。

  在县城另一个点叶华家电门口,东渡镇交路村老瓜农夏志坚一把竹椅坐定,守着自家瓜摊。脚边的水桶里,装满了清水,不时给瓜果喷水保湿。“现在堂堂正正在这儿卖,每斤至少多卖一两毛。打个比方,从前常遇到正卖着瓜的时候,城管来了,便宜点赶紧卖掉跑路,有时候钱都来不及收。”今年西瓜卖到每斤1.2-1.3元,老夏觉得还不错。

  每个销售点附近,另有一个预备点,当正午太阳直晒时,瓜农可以转移到阴凉处继续销售。“上午叶华家电门口晒不到太阳,在这边卖。下午街对面的树荫下凉快,就挪到那里去。”说着,老夏用手指了指斜对面的树丛。

  “‘西瓜地图’是动态的,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赵世杰说,比如,原来设置在新区原水厂门口的销售点,几天下来生意很差,瓜农们觉得百米之外的铁路桥附近更好,我们就改在铁路桥附近。

  “西瓜地图”不单单卖西瓜,而是“应季果蔬临时销售点”。县城周边五云街道双龙村盛产黄花梨,东渡镇的交路和红岭等村西瓜很多,仙都街道下洋村是油桃专业村……根据各种水果的上市时间、产量等情况,缙云县会对临时销售点进行及时调整。

  农民方便了,城管也“轻松”了。“在每个临时销售点,我们都有城管队员开展引导和服务工作。算下来,跟以前‘城管小贩玩猫鼠游戏’比,我们的工作量不增反减,且事半功倍。”赵世杰说。

  今夏西瓜故事多。前不久,记者写过一篇有关“西瓜干部”的文章,谈到了庆元县张村乡乡干部带头种瓜,本着普及西瓜种植技术的初衷,却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干群关系密切了不少。

  今儿,又见“西瓜地图”,缙云县城管创新工作思路,绘制了一份“西瓜地图”,引导农民在临时销售点集中卖瓜。如此一来,农民不再东躲西藏了,卖瓜轻松了,瓜也好卖了,一片叫好声。

  两则西瓜故事说明,走近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服务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思路,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缙云县问渔路铁路桥下的西瓜销售点,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农民吕官轩吃完西瓜后,将瓜皮瓜籽装到了垃圾袋中,而不是从前那般随地扔。“他们(指旁边的城管队员)说,这里弄弄干净,大家更愿意来买东西。”

  用贴心服务,换来理解和支持,多好的改变!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缙云方便农民进城卖瓜 2013-08-05 3133337 2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