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小而强,富而美
——玉环·楚门打造“现代新型小城市”之实践
文 / 朱凤娟
“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智慧发展奖”——玉环县楚门镇
楚门:小而强,富而美
——玉环·楚门打造“现代新型小城市”之实践
文 / 朱凤娟
滨海而居的楚门人,常常会站在漩门湾眺望广袤丰饶的海洋,彼岸是关于理想生活的憧憬。这个“江南经典小镇”已今非昔比,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将她推向了现代化的前沿。大海逐浪,浪里淘沙。立足自我,破浪前行。
他们学古鉴今。从城市化的历程看,许多城市和小城镇是围绕企业发展起来的,例如号称硅谷首府的圣何塞。城市的发展要有自己的主题,自己的主导产业。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特色、环境条件,楚门确立了“家居产业名都”的战略定位,并通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他们知己知彼。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城市建设最大的特色是注重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追求个性化建设。从城镇设计、城镇建设到人文风格培育,再到城镇产业的选择和开发,无不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楚门要“脱颖而出”,不仅要天蓝水清、绿树成荫,更不放弃追求历史底蕴和文化的涵养。
他们前瞻远虑。“必须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城市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民幸福指数,是在楚门镇政府工作人员口中频繁听到的词汇。“小城大爱”是楚门惠民的典型缩影。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实现城市发展和人民幸福感提升的有机统一,楚门依旧在不断探索中进步。
专家点评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用近乎白描的笔触,生动地演绎了宏大的城市化进程:“大工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厂房)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必须住在近处(方便上下班),甚至在不大的工厂近旁,他们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居民点)。他们都有一定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还要有其他的人,如裁缝、鞋匠、面包师、泥瓦匠、木匠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村镇就变成了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了大城市。”大工业的规模经济带来了人口的集聚,而人口的集聚又进一步带来了服务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再集聚——越来越多“在土里刨食”的农民,就这样转移转化为在城市二、三产业就业和生活的市民——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什么叫城市?城市就是伴随着二、三产业发展而自然形成的人口在特定狭小地理空间的集聚。很显然,城市化不应脱离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而孤立前行,城市化不能唱一出“空城计”。
我们欣喜地看到,楚门镇的发展正是这样的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过程:产业带动就业,就业聚集人口,人口促进消费,消费拉动经济。这将从根本上实现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健康和可持续。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发展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激烈的区域和城市竞争中,只有那些依靠创新驱动、不断转型升级的产业,才能为永葆城市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活力名城,风情宜居】
眼下,走进楚门,餐饮娱乐休闲行业顾客盈门、房地产市场销售火爆、专业市场车辆穿梭异常繁忙……一幅幅热闹情景勾画出楚门欣欣向荣的绝美画卷。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说,一个城市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无疑处于重要的“龙头”地位。
楚门坚持“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以“高层次、新理念”谋篇布局,引领小城市培育发展。委托浙大城乡规划院、深圳规划院等单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楚门镇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森林城镇创建规划》等,构建并完善了从镇域总体规划到各类专项规划的小城市建设规划体系,实现控规全覆盖。
立足全省推进沿海大开发和全县建设一流海岛城市总格局,结合产业、人文、生态优势,楚门正在加快形成“强中心、优西南、北拓东连”的战略布局:
在东部,整合“东西-石角-应家”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资源,培育集历史文化、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村文化休闲组团,打造东部旅游走廊;
在中部,以新城建设、旧城改造为重点,加快镇公共服务中心、市民广场地下民防工程、文化创意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实施楚洲文化城改造、环城东路文化生活街区立面及游步道改造等旧城改造一期工程,推动中心城区有机更新;
在西部,以工业园区为依托,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快传统产业提升,着力推进“优二进三”、“退次进优”,不断完善产源地综合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工作实效化带动政府转型。首创驻村干部“公推选贤”机制,实行干部勤廉跟踪督评,开展开放式民主生活会、“两代表一委员”询问巡查工作,创新构建“创新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推动重点项目落地。2013年上半年,全镇135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实现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19亿元,同比增长63.04%,其中社会投资占比83.1%,同比增长122.3%。
——强势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76省道复线南延楚门段、昌业路南北联通、湖滨路北延等工程建设;启动祥和路、共建路、吴蒲路等道路工程,“五纵四横”的交通主干框架基本成形。
——加快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县第二人民医院、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主体工程结顶,镇中心幼儿园、苏泊尔·碧桂园小区、华龙时代广场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市民广场地下人防工程、文化创意中心、旧城改造一期工程加快实施。
——强化民生工程建设。大南塘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全面完成,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高山移民小区一期、市民广场一期工程建成投用。玉楚水系楚门河整治工程正式启动,红照路三联安置小区、电网三双改造、村级污水处理工程有序推进。
【产业名都,富裕兴市】
中国阀门生产出口基地、中国阀门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和新古典家具生产出口基地——一个个“国字号”的名头让楚门声名远扬,它被誉为“阀门王国,家具新都”。
秀山丽水,依旧不改容颜,“跳出传统产业谋划产业创新转型”,这个昔日的阀门王国、家具新都正进行一轮“痛并快乐”的蝶变之旅。
2012年金秋十月,楚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来自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台州学院的5所高校智囊团入驻楚门,为水暖阀门和家具制造两大支柱行业的自主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公司有十几年的生产经验,也有一批技术人才,但是我们突破不了一些与国外接轨的顶尖科技,所以我很渴望有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带着对“人才”的渴望,玉环方正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学林在成立大会上与高校老师深入洽谈,并投入110万元与台州学院物理系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材料研发检测。
科创中心和企业“一拍即合”的例子在楚门比比皆是。
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以创新驱动发展,楚门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2012年全年申报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新产品21项;巨力、雷安电器等4家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业亩均产值排名全县首位。
如今,为强化人才支撑,楚门正充分依托本地产业基础,着力打造集人才交流、高校产学研合作、品牌创意、电子商务四位一体的楚洲人才梦工场,先后引进香港盛世联合品牌顾问公司、广东深山卫浴设计公司、上海海北广告设计公司等8家品牌服务企业,实现“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格局。
【人文名镇,小城大爱】
楚门有“船城”之雅称,青山绿水间矗立着唐代的古刹、北宋的香樟,宋代户部尚书戴明创办皆山书院开教化之先河。楚门历史悠久,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文旦之乡”,也是著名作家叶文玲故里。在楚门有一本创刊20多年的文学刊物《曲桥》,她从未因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而中断,这缕缕墨香滋养了小镇流长的文脉。
由规划引领起步,楚门正在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迈进:
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中,楚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楚门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旧城改造实施方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纵深推进旧城改造项目,恢复保护古街道及建筑,改造基础设施,植入新兴业态,传承城市发展历史,恢复城市记忆。
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一座城市的品格与涵养更多还是来自于生活于此的人。
从1998年投入300万元,在占地10亩的围渚上建造了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楚洲文化城,水绕芳洲,花木葱茏,曲径回廊,假山环抱,到2010年投资1800万元新建了文玲书院,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叶文玲先生50年来的文学创作成就,重构楚门古镇风貌。楚门在人文建设上从来不遗余力。
《曲桥》文学编辑社、楚洲书画室、音乐培训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等,内有石榴印社、戏曲协会等十余个文体社团,如百花绽放在古老楚州。楚洲文化城整合楚门镇基层文联、文化站资源,创新管理体制,设立楚洲文化城管委会,以政府主导,设立专项资金,带动村企文化俱乐部,大力发展全镇公共文化事业。
以人本理念,构筑“幸福楚门”。为探索构建国民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楚门还专门委托上海专业测评机构,通过开展全镇幸福指数测评调研,了解群众对楚门发展的感受,更好地指导政府实施社会综合管理。楚门镇在2011、2012年度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中分获全省第一名和第三名,这成绩的背后也是楚门人幸福指数的节节高升。
在改革创新和城市化建设的历程中,楚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计民生,并保持每年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民生事业倾斜。
“小城大爱”惠民关爱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楚门镇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公共资源、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机制,重点实施“养老保障市场化、慈善帮扶社会化、外来帮扶组团化、就业引导信息化、便民服务网络化”等五大工程,累计募集帮扶资金700余万元,其中社会资金占2/3以上,帮扶低保户、残疾人、外来务工家庭等超过6000人,实现五保三无对象养老全覆盖。同时,为增强群众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楚门镇以“住夜”制度为抓手,大力开展全镇机关干部“夜访”工作,累计走访群众2064户,收集群众反映问题2122项,落实解决2062项,问题化解率达到97.3%。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便民夜办”延伸服务,根据群众预约情况,委派镇便民服务中心专业工作人员利用晚间下村“坐班代办”,上半年累计服务552人次,真正变群众跑为干部跑。
下阶段,楚门镇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新型小城市”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家居产业名都、滨海活力名城、人文生态名镇”三大战略,确保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并启动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