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要做好“加减法”
徐王婴
徐王婴
眼下,“修身养性”与“做减法”成了浙商最时兴的口号。应该说,能够主动做点减法,不失为智者的选择。种种迹象显示:中国,乃至全球,已开始进入去杠杆时代。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13年6月20日的“钱荒”现象。
此次“钱荒”乃央行有意为之。为宣示风险,惩戒过度借贷,央行在资金市场流动性短缺之时,拒绝注入紧急流动性。而此“去杠杆”的下调,必然导致货币乘数效应的下降,最终使得流向地方、开发商的资金数量应声而减。一向热爱低成本扩张与全线做多的浙商,在此“去杠杆”的浪潮下颇有措手不及之势,惟有“瘦身”以应之。
但浙商天生爱“折腾”。虽然中央定调不再出台刺激政策,但国务院、发改委日前连续出台新政扶持小微企业。这令浙商多少有些心动。
且看这些令浙商怦然心动的政策:一是国务院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对关系到超过600万户的小微企业,其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二是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指导意见”,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投资小微企业,诸多融资政策倾向于小微企业。此外,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的新政更是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为要旨。
不过,有浙商议论: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最终得实惠的恐怕还是上市公司等;而小微企业,享受的不是取消下限的政策,更大的可能是“取消上限”。毋庸置疑的是,改革的初衷是扶持小微企业。那么,为何在反复强调不再出台刺激政策之时还连出扶持小微企业的组合拳?其原因是它事关社会就业、事关民生问题。
当经济发展从高速进入中速区间,过去居高不下的税收开始高位滑落,土地财政也面临挑战,转型过程中产能过剩的问题、实体经济开工不足问题、金融风险问题等各种新情况相继出现。但是,人们最最关心的还是就业与社保短板问题,因为它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稳定。
事实上,最关心的问题里面就有商机。遥想当年马云,抛出一个以提供千万个就业岗位为宗旨的淘宝战略,就是从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处着手。结果他一下子就打开了阿里巴巴的一片天!
对于浙商来说,马云的案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启发?如果按照这样的视角寻找商机,顺着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之势,必将会有机可乘。再怎么说,“去杠杆”,不去小微企业。也就是说,经济形势再复杂严峻,民生与就业的问题不能不管。
当然,浙商从来不乏发现商机的慧眼。所谓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人们熟知的“二马”——马云和马化腾,他们过去都是在一个大家认为不是资源的地方杀了进去,结果都打开了财富的大门。再回顾30年前浙商的创业史,当时浙商就是做别人看不上,别人不屑于做的事情——走街串巷、鸡毛换糖,跨省出市,补皮鞋、卖电器,却走出了今天不一般的基业。
诚如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言:中国经济大的方向不会变。现在70%的民营企业创造就业,谁可以改变?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有言:只有企业家才能发现不是机会的“机会”、不是“资源”的资源,才能发现昨天今天不存在、后天成大气候的市场。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今天,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在此不确定当中,谁能解决问题,谁就能做起来;谁能放胆去试,谁就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去杠杆的当下,浙商,在休养生息之余,还当品味退步向前的人生哲理,学会在没有路的地方杀出自己的路!
(作者为浙江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