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好奇

《科学》杂志刊文介绍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细胞分裂机制

生命“第一推力”找到了

  本报杭州7月25日讯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周炜

  关于宇宙的“第一推力”,一生研究力学的牛顿始终不得其解,在晚年,他将答案给了神学——是上帝给了宇宙第一把力量。

  在微观世界,生命的“第一推力”同样令人着迷——生命的演化依赖于细胞的不停分裂,但在最初分裂的一刹那,是什么力量让细胞产生力量,进而一分为二?

  最新一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叶升课题组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通过解析细胞分裂蛋白FtsZ所形成的原丝纤维的三维结构,发现细胞内的关键蛋白,在水解GTP(鸟嘌呤三核苷酸磷酸)之后,导致其两个磷酸基团产生巨大的排斥而释放机械能,令细胞向内凹陷,产生分裂力。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弄清楚细胞分裂的科学原理。

  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力,源自哪里?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开始找到了关键蛋白FtsZ,当细胞分裂时,母细胞中间先产生了这样一层隔膜。随后科学家发现细胞的“第一推力”来自自身的凹陷,正是FtsZ蛋白,将GTP水解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这篇于2008年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终结了科学家对细胞分裂力来自外部还是内部的争议。但是,这一力量转换究竟如何实现,却一直没有人能够解释。

  “如果能解析到FtsZ蛋白原丝纤维的三维结构,其中的机制就能真相大白。”叶升教授多年来从事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在他眼中,一个个蛋白质,就是一部部大自然神秘的生物分子机器,他的研究,就是要“打开”机器,通过分析机器的结构来解释机器的功能。“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物质、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即使是最简单的细胞,也远比迄今人类设计出的任何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机器更为精巧。”

  正如汽车的发动机,它将汽油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前进。叶升课题组的目标就是摸透这部细胞里的“发动机”的工作原理。5年来,有一个信念支持着课题组:“大自然是不会轻易浪费一点能量的。”

  在以往的科研中,科学家选择了单体或由两个蛋白形成的二聚体作为观察对象,叶升课题组则从结核分枝杆菌中克隆了FtsZ的基因,通过X射线衍射,课题组拍下了100多张不同角度的FtsZ蛋白晶体衍射图。再通过计算机分析,他们成功得到了FtsZ蛋白的三维结构图。“这就好比,立体观察会比平面观察获得更丰富的数据。”叶升说。

  在这个三维结构图中,科学家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景象:GTP水解后,FtsZ原丝纤维发生了50度的弯曲。课题组推测,当GTP水解为GDP(鸟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时, GTP的α-磷酸基团和β-磷酸基团之间的共价键断裂,由于二者都携带负电荷,它们之间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排斥力,这一排斥力能够引起FtsZ蛋白的柔软部分发生构象变化,从而使两个相邻的FtsZ亚基围绕一个支点发生弯曲,GTP水解的化学能就这样推动两个相邻FtsZ亚基之间发生一个相对弯曲。这个相对弯曲提供了细胞膜内陷的“原始动力”。

  “我们从结构生物学角度,更精确地理解了细胞分裂机制,回应并进一步解析了2008年《科学》杂志提出的观点。”叶升说。下一步,课题组将以此研究成果作为靶标,进行肺结核病的分子药物设计。“也就是说,当肺结核病菌通过细胞感染,并借助细胞分裂力量繁殖病菌时,研究人员通过抑制FtsZ从而达到抑制细菌分裂的目的。对于类似细菌感染类的大量疾病,弄清细胞的‘第一推力’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浙江日报 人文·好奇 00013 生命“第一推力”找到了 2013-07-26 3122166 2 2013年07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