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聚焦水利

摸清家底 把脉水情

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对话省水利厅厅长、省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川

  摸清家底 把脉水情

  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对话省水利厅厅长、省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川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我省于2010年至2012年开展了浙江省第一次水利普查。3年来,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水利普查机构精心组织,科学实施,稳步推进,广大普查人员全力以赴,依法普查,圆满完成了各项普查任务。经省政府批准,7月26日,浙江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正式向社会发布。

  我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省情省力调查,是全省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谋划水利长远发展,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普查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如何保障普查质量?普查反映的我省水利建设现状怎样?我省将如何应用普查成果?笔者就此走访了省水利厅厅长、省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川。

  问:请您谈谈第一次水利普查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答: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水利事业取得了卓越成就。伴随各项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我省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情况、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由于水利行业从来没有开展过系统全面的普查,基础信息不全面、不系统、不准确,已难以满足为水利事业发展和改革提供决策依据的要求,更难以满足现代水利管理的需要。因此,开展水利普查,全面摸清水利发展状况,建立基础水信息平台,对科学谋划水利长远发展,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省情省力调查,是全省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全方位、综合性、系统性的普查。此次普查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普查,包括河流湖泊的名称、位置、数量、分布、自然特征和水文特征等;二是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泵站等11类水利工程的数量、分布、规模、效益与管理等情况;三是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包括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农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等国民经济各行业用水,以及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等情况;四是河流湖泊治理保护情况普查,包括河湖取水口、水源地的数量、分布、取水量、供水量等,以及河流湖泊治理保护等情况;五是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包括土壤侵蚀的面积、分布和强度,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分布等情况;六是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包括从事水利活动的机关、事业、企业、社团、乡镇水利管理单位等5类机构的名称、数量、类型、业务活动、人员、资产等情况;七是滩涂及围垦情况普查,包括沿海及海岛滩涂资源的数量、面积、分布,新中国成立以来围垦工程的数量、分布、面积等。

  问:水利普查这项系统性工作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答:本次普查严格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按照“在地原则”组织实施。一是建立了完整的组织工作体系。省政府成立了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在省水利厅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全省各级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定了技术支撑单位,落实了专兼职工作人员,选聘了3.6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建立了从上到下层级完整、制度健全、运转协调的组织工作体系。二是明确了职责分工。省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本次水利普查工作组织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市级普查机构负责辖区普查组织实施,协调、指导辖区内各级水利普查工作;县级普查机构具体实施普查工作。统计、宣传、发改、财政、国土、环保、建设、农业、林业、气象、能源、测绘等部门根据分工参与普查工作。三是分阶段实施。普查分为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上报和成果发布四大阶段,并且细化了20多个工作环节,确定了阶段工作目标。

  第一次水利普查的任务十分艰巨复杂,就我省而言,开展水利普查遇到的主要难题,集中体现为基层普查技术力量的不足。我省3.6万人的普查队伍中,主要是乡村两级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他们多数水利专业基础薄弱,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按时保质完成任务,面临巨大的挑战。为解决好这个难题,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组织推动。首先做好普查区划、特别是乡村两级普查区划编制,并明确每一位基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责任和范围;其次抓好普查过程控制,逐级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普查阶段目标如期实现。二是抓好技术培训。根据全国水利普查培训方案,我省探索出了非常有效的培训模式,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分类、分对象培训。省级针对市、县两级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县级对广大的乡村两级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实施培训。其中,有针对性地做好县级培训非常关键,通过县级直接对乡村级普查员开展“填表模拟培训”,切实让基层普查员掌握填报什么普查表和如何准确填报每个普查数据。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68期,培训各级普查人员7.45万人次。三是做好技术服务。省、市、县均根据普查工作需要,配备了专职普查人员,全省共有专职普查人员629人。他们作为普查骨干力量,积极做好普查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基层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问:您认为我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第一次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省情省力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开创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我认为我省的水利普查工作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这次水利普查对省内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机构和各类经济社会用水户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专门调查,在我省是前所未有的。二是这次普查对象多,涉及范围广,指标设置多样,关联关系交织,现代技术手段大量应用,技术要求非常高。三是这次水利普查既有资源环境的调查内容,又有经济社会领域的调查内容,要确保在较短时间内高效、高质、高水平完成全部普查内容,调查任务非常重。四是这次水利普查是在没有成熟可循的行业专项工作经验、没有专门的机构、没有专业的调查队伍的基础上,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开创出来的,工作难度非常大。

  在普查实施过程中,根据我省海岸线长、岛屿众多的特点和水利行业管理的需要,在完成国家统一规定的普查内容的基础上,我省还自选增加了一些切合我省实际情况的普查内容。一是增加了滩涂及围垦情况专项普查。对全省滩涂资源和围垦工程进行全面普查,包括北起杭州湾镇海口,南至苍南霞关的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滩涂资源的全面调查,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沿海沿江县(市、区)1000亩以上的已建、在建围垦工程调查。二是在堤防工程普查中,根据管理需要,将海塘和其他堤防进行区分,专项获取了海塘工程和沿塘其他水利工程数据。三是对山塘进行了细化普查,逐座获取了1~10万方山塘数据。

  问:水利普查数据质量是如何保障的?

  答: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全省各级水利普查机构高度重视水利普查的质量控制工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制度和标准,建立了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实施了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质量控制和分级分类质量控制。

  首先是加强事前质量控制。我们针对不同数据的获取特点和获取手段,细化工作方案,分专业编制普查工作实施方案、质量控制规定和作业指导意见,明确数据获取方法、途径、标准、要求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和质量控制目标,提高普查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普查实务能力。

  其次是严格过程控制。全省各级水利普查机构上下联动,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基层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台账记录和其他各类普查数据来之有据,准确可靠。如对于获取难度较大的取用水台账数据,一是进行农业用水量试验,建立试验田,形成判断依据,排除奇异数据。二是安装计量设施,直接计量取用水量。三是通过便携式流量计,在渠道中对取水流量进行复测,校核数据。四是县级普查机构每个月都对台账表填报数据进行一次集中审核,进行合理性分析,对可疑数据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最后还要强化事后质量控制。按照普查数据“五步审验法”的要求,建立数据质量层层审核验收责任机制和工作流程。所有普查数据都要经普查指导员复核、普查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审查后才能上报。县、市、省级普查机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支撑单位和专家对普查数据进行分专业详审和跨专业联审,逐级审核、逐级把关,提高数据质量。

  问:通过普查,如何评价当前我省水利建设现状?

  答:从本次普查成果看,我省水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近十年来,通过实施“强塘”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等惠及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民生工程,基本形成了覆盖城市乡村、功能较为齐全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能力建设均处于全国前列。如已治理河段长度占有防洪任务河段长度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人口占全部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人口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水利行政机关及其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等。

  然而,与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求相比,我省水利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比如我省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中,已治理河段长度仅占有防洪任务的河流总长度的47%,还有半数以上的河段没有按规划治理,治理任务还很重;此外,我省的小流域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省各地的用水效率指标还参差不齐;水资源浪费情况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仍然存在;水资源供求矛盾依然严峻,节水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普查成果初步应用情况。

  答:通过全省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3年的辛勤工作,我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共调查各类普查对象298万个,填报各类普查表21万张,采集、录入各类普查数据626万条,在电子工作底图上标绘各类普查对象7万处。全面查清了我省水系的基本情况,查明了各类水利工程的数量和结构分布,掌握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了经济社会的用水状况,查明了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及管理状况,同时在高分辨率电子底图标绘了重要水利普查对象,形成了“一库、一图和一套报告”的水利普查成果体系,水利普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目前,针对丰富的数据成果,省水利厅和水利普查办已经着手开展数据的初步应用。一是按照专项,分地区、流域、水资源分区分别进行指标统计分析和区域评价,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利普查成果分析报告。二是着手开发了全省通用的水利普查成果展示和普查成果电子书等展示、查询系统,将各类普查对象的相关数据纳入系统当中,实现联网查询、区域数据汇总和调度应用等功能,为水利事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服务,进一步推进水利事业信息化建设。三是筹划普查成果数据的长效管理和更新机制的建立,确保此次水利普查数据能随着水利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更加全面、完善,使数据“活”起来,发挥水利普查成果在行业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长期效益。

  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为全省水利建设、防汛防台和行业管理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省水利厅将逐步加大对普查数据的分析和开发力度。今后五年,是我省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水利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省水利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以加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主线,以水利惠民为根本,大规模加强水利建设,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大力度强化水利管理,全面提高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综合能力,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着力构建“四大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安澜、百业润泽、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的与浙江“两富”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利现代化。


浙江日报 聚焦水利 00012 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013-07-26 浙江日报2013-07-2600007;浙江日报2013-07-2600010;浙江日报2013-07-2600008 2 2013年07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