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 名家特稿

一布袋党费

  王宗仁

  我用高山松枝写下两个铁骨铮铮的字:战士。发烫的枪管连接着战士的胸膛;我蘸着雪山的泉水写下两个凝聚着忠勇的字:党员。高尚的胸怀铸造着党员纯金般的美德。军人和党员这两个角色融汇一起在一个人的肩上挑着,闪射的光彩肯定超乎寻常地耀眼。那是荒芜中的净土,迷茫时的灯塔,戈壁滩上的清泉。我常常见到这样的人,他们既是军人又是党员。用忠诚的感情、骁勇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这样的词来形容他们绝对不为过。

  这样的人你要说他们是英雄,确实应该是英雄。要说他们是常人,的确也很平常。他们只是比一般人多走了一步、多说了一句话,或者做了一个异样的手势。有时也可能原地不动,当然是在有些人犹豫着要逃避现实的时候。他们的声音是站在灵魂的高处喊出来的,他们的步伐是超越时间从禁区跨过来的。这就是我对党员这两个字的诠释。

  有意思的是,我结识这些军人党员中的许多人,都从他们缴纳党费开始的。党费是党员头上的一盏灯,是区别党员与一般群众的名片。它展示着党员的信仰,记录着党员的奋斗历程,闪现着党性的真谛。战争年代,有的党员倒在了战火中,那作为党费的沉甸甸的两个银元,留下了他们对胜利的渴望;涛涛洪水卷走了一个年轻士兵的生命,包在一块红布里的三元钱是他的最后一次党费;一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临走前给党组织写下了这样的遗言: “我死后把我的脏器捐给医学事业,这就是我的党费!”……

  1953年年底的一个午后,在拉萨西部的一顶临时撑起的军用帐篷前,慕生忠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郑重、严肃地将一个粗布袋交给了党组织:“这是我们运粮队百余名共产党员半年的党费。”负责收党费的同志打开布袋一看,全是人民币,纸币居多,还有一些银元。这位收党费的同志眼眶湿了,他握住将军的手激动地说:“太让我感动了,在那样艰难困苦中你们甚至连肚子都填不饱,生命也常常受到严重威胁,但你们还记着缴党费。这是一份有着特殊意义的非同寻常的党费!我要把你们的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一袋党费。我相信每一个看到这袋党费的人都会深深感动。”

  缴纳党费的这百余名党员,随同慕生忠率领的运粮队进军西藏。他们当中有军人,也有骆驼客,双脚跋涉两千多公里,第一次踏通了祖国内地通往西藏的路,给藏地送去了党和人民的温暖。这里的每一份党费都凝聚着一个党员对西藏百万农奴的深厚感情!

  1953年,刚刚获得和平解放的西藏,百废待兴,满目伤痛。拉萨断粮了。西藏向北京告急。进藏的部队三万人有余,每天吃粮需要四万五千斤左右。还有中央驻拉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吃粮,全靠从内地运来。当时中国不产汽车,西藏也不通汽车,空中更是禁区。粮食和日用品只能靠骆驼、牦牛,还有骡马运输。脚跟还没有完全在西藏站稳的军队和地方机关人员,勒紧裤腰带吃饭。每人每天只供4两粮。做梦都揣摸着要把汉人赶走的西藏上层一些反动分子,此刻得意得连鼻子都翘起来了。他们气势汹汹地扬言,你买我的粮?可以。一斤面一斤银子,一斤咸盐八个银元,八斤牛粪(西藏的主要燃料)一个银元。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慕生忠带领的运粮队踏上了进藏之路。他一口气就从陕、甘、宁、青及内蒙古征购了二万六千多峰骆驼,还有部分马、骡子、牦牛。那是第一次从内地如此大规模地给西藏运粮。长途跋涉百余天,粮食倒是运到了拉萨,骆驼却死了三分之二,赶骆驼的人也有3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共产党员是运粮队的脊梁,他们是这支队伍的灵魂。我们从这个布袋里挑出几份党费来展示几个党员的事迹——

  他叫“大个班长”,大概就因为他那一米八的个头才落了这么个雅号, 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真姓了。他1948年入伍,抗美援朝回国后就到了青藏高原。他入伍前是一位乡村的区长,内蒙古河套地区人,回族汉子。解放前他就参加了地下党,当过武工队员,腰里挎个盒子枪,打土豪灭土匪数他勇敢。参加给西藏运粮队换了阵地,“大个班长”没有丢掉河套乡村党员的本色。他那伤痕累累的肩膀不知挑过多少重担,那爬满皱纹的额头也不知集聚着多少磨练,现在他又要迎接新的挑战了。他没有把入党的誓言忘在家乡的土炕上,而是带到了世界屋脊。慕生忠让他负责三百号人的一个骆驼队,对他说:“到了运粮队你这个区长也得受点委屈,眼下你就是个管骆驼客的头头,分你个党支部书记兼队长。这三百号人出了问题,我首先就打你的尻板!”“大个班长”没有让慕生忠失望,全体骆驼客不管回族还是汉族,都紧紧团结在他的周围,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大个班长”每月交党费不是用人民币,而是亮晶晶的一个银元。如果发给他的工资没有银元,他也要从别人那里换来银元交党费。他的理由是,高原上雨雪多,纸币容易被打湿不便保存。在他的影响下,不少党员也用银元做党费了。

  运粮队经过黄河源头时,一片白汪汪的沼泽地横在了眼前。水天一色,晃得人眼睛发涩,脑子里也好像摇晃着杂乱无章的噪音。有头无尾的茫茫沼泽,不知道泥滩有多深也不清楚沼泽会不会陷,怎么通过?慕生忠挑选了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骑上骆驼先行探路,大队人马随后跟着。原本想,骆驼腿长,人骑在驼背上总会探踏出一条可能通过的浅水区。谁知这泥沼里到处都是陷阱,骆驼的四条腿几乎全被烂泥吃掉,人也随着骆驼下陷。多亏慕生忠及时组织起一帮弟兄从旁边用绳索拽着大部分骆驼出了险境。这次走黄河源,有四峰骆驼和五名战士、驼工被可恶的沼泽夺去了生命。慕生忠心里很难过,他和大家一起在沼泽地中间用草皮堆起了五座“水上坟”,还找来木板写上烈士的名字插在坟头。重登征途前,大家在坟前久久肃立,送亲爱的同志远行。之后,慕生忠拿出了一位牺牲的党员留下的遗书念给大家听。原来,运粮上路前,许多党员想到漫漫长途中很可能会有不测的事情发生,就向组织交了遗书,将此次参加运粮的决心以及万一死在运粮路上的后事都做了安排。慕生忠念的这位同志的遗书除了讲自己的后事外,还特别嘱咐要把他当月的工资扣去二角钱交党费,其余寄给新婚妻子。妻子年底就要生孩子了。慕生忠念完遗书很沉痛地说:“是我没管好大家,这次在黄河源头有5位同志永远地留在了这里。以后我会尽全力为同志们的安全负责。”他同时宣布,5位同志殉难的这一天,为运粮队党员交纳党费日。后来,每月的这天不管工资能不能按时发放,大家都会自觉地把党费交给党小组长。

  就是在黄河源头,运粮队党组织召开了吸收新党员大会,又有一批新鲜血液走进了先进的队伍里。

  这一布袋党费,是慕生忠和一群进藏党员热爱西藏热爱生命的丰富而无声的语言。它既是胜利送粮到拉萨的党员的心语,也是已经献身在进藏路上那些党员的心语。小小布袋里装的革命精神永远营养后来人!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一布袋党费 2013-07-26 浙江日报2013-07-2600008 2 2013年07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