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田间育稻香
——记宁波市农科院院长马荣荣
记者 廖小清
记者 廖小清
本报讯 中等个子、皮肤黝黑、清瘦矫健……宁波市农科院院长马荣荣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典型的田间工作科研人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古铜色的脖子已经“刀枪不入”。与水稻打交道32年的马荣荣和他的团队不仅破解了水稻籼粳杂交的世界难题,育成了多个适宜在南方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还创下中国超级稻百亩方平均亩产新纪录。
单季晚稻百亩方平均亩产达到963.65公斤,攻关田最高亩产1014.3公斤,这是马荣荣团队育成的“甬优12”超级稻品种去年创下的中国超级稻平均亩产新纪录。
成功背后是无数的汗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杂交粳稻育种界经历了一个低谷。杂交粳稻的育种因纯度不高、增产优势不明显而难以为继。当时,国内一些顶级杂交水稻专家也认为粳稻杂交“不稳定,生产安全性不过关”,劝大家不要再搞了。这时,35岁的马荣荣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保证在5年内育出能增产10%的杂交粳稻。
经过试验研究,马荣荣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以往的杂交粳稻之所以纯度不高,主要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环节技术措施不到位,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来解决,而优势不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优良亲本的选配加以解决。4年后,杂交粳稻“甬优1号”诞生,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粳稻品种,当年在全省推广20万亩。此后,他们又先后选育出甬优2号、3号和8号等杂交粳稻品种,推广到江苏、湖北等粳稻区省份。
粳稻杂交的“禁区”打破了,马荣荣团队又向突破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发起进攻。由于籼稻和粳稻分属水稻的两个亚种,因而多年来籼粳杂交稻项目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不服输的马荣荣团队,一年到头泡在田间地头,经过8年努力,以“甬粳2号A”为母本培育的“甬优4号”在宁波横空出世,当时不少专家都不敢确认这是籼粳杂交稻。即便如此,马荣荣仍没有丝毫抱怨,决心拿出实际成效向专家证明。又过了1年,马荣荣带着进一步改良后的“甬优6号”参加评审,专家一致认定,这就是籼粳杂交稻。
这些年来,马荣荣已主持育成水稻不育系13个;育成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21个,形成了杂交粳稻、杂交糯稻、籼粳杂交稻三大系列,育成的品种先后35项次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甬优9号、甬优13等6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继甬优6号之后,甬优12和甬优15也被认定为国家超级稻推广品种。
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心无旁骛地干事业。”马荣荣不假思索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