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工程腐败
短短两个月,广州市纪委立案查处了白云区81名干部,其中包括常务副区长、副区长及原区委书记。白云区政府相关人士感慨:“现在,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都不够人数!”
不过,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诸多干部被查处的背后,有一个相同缘由,即在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中受贿,还涉及在项目审批、工程建设等领域违纪违法。这种现象,为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敲响警钟。
其实,工程腐败是个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接二连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甚至索贿受贿已成潜规则。为此,中央多次集中开展专项治理,破解个别地方和单位的“工程上马,领导下马”现象。
工程建设领域成为官员的“高危领域”,再次印证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失去监督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在通过查办案件震慑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如何限制权力寻租空间,让其不想不愿不能不敢腐败,是更为迫切的治本之策。
当前,某些政府部门集审批、执法于一体,权力过于集中;对招投标等活动的管理监督,又分散在各地的不同机构;对掌握关键权力的官员特别是“一把手”,则欠缺有效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笔者认为,体制机制创新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工程腐败的有效途径。从制度、体制、机制上加快改革创新,方能有效防止一些地方出现“前腐后继”。
此外,再严密的制度,再科学的设计,得不到切实执行只能是空对空。白云区诸多干部因工程项目落马表明,一些重大工程是腐败易发高发领域,招投标制度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未得到落实。如何细化监督检查,防止不招标或假招标等突出问题,预防腐败发生,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