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儿童不需要黑色童话

  童桦

  每年到暑假的时候,关于童书的新闻总是层出不穷,今年的话题更显得耐人寻味,那就是图书市场上开始出现一种被称为“黑童话”的童书,它让不少家长和教师、学者在教育下一代问题上感到困扰。

  黑童话,顾名思义即是黑色的童话,是一种表现黑暗、恐怖等内容的童话,如黑色一般,晦暗绝望,和充满美好、希望、色彩斑斓的传统童话完全相反。如著名童话《睡美人》、《小红帽》等都被改编成了抑郁、阴暗的情节。

  出版黑童话的朝华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说,《一只丑小鸭的悲剧》是想告诉孩子,丑小鸭自大,不听劝,自己出去闯,结果被烹煮了,“书是给孩子看的,他们会有自己的理解,感受到的和成人可能完全不一样,没有必要给孩子灌输成人的想法。”

  这一说法听起来有些道理,提早让孩子们知道将来需要踏足的社会有多么复杂,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仔细一想,便会知道这一说法的漏洞所在。“童话故事的根本意义,在于给孩子编织一个美好的童年,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培养孩子向善的精神,这是历史上各位童话作家所要倡导的作品精神。”一位童书编辑认为,当下出现的黑童话只是迎合了成人读者,完全没有考虑到还未养成分辨对错能力的低龄读者的感受。

  就目前看来,围绕黑童话的讨论似乎来得迟了些。因为网络环境中,关于恶搞、整蛊传统童话的作品已经层出不穷。仅微博等网络信息平台上,就出现了众多关于黑童话的账号和漫画作品,其中一些账号更获得了数十万粉丝的关注和热捧。

  网友“foxsmell”坦言,他以前看过这些黑童话的漫画作品,如果真的传到孩子们那里,对孩子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

  给孩子挑一本合适的书,到底有多难?看着书柜上千篇一律、只是版本不同的《格林童话》《丹麦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许多家长都有不同的怨言。

  “我小时候就是看这些长大的,现在我的孩子还是在看这些,感觉童话作品翻来翻去就这几本,不知道还能买什么。”这是部分家长的心声,同样也是童书出版社编辑们的困扰。“黑童话之所以能够引起关注,也是因为国内新锐童话作者不多,新作品太少的缘故。”一位编辑坦承,国内当代优秀童话作者数遍手指也不外乎这几人,“很多人觉得写童话的作家水平不高,待遇也没法和一些文学类作家相媲美,所以真正能够踏入这一事业,并坚持写作的作家并不多。”

  解决这些问题,改变这一现状,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眼下最为迫切的,还是家长们该考虑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不要过早沉浸于黑童话的世界里。毕竟,孩子们会长大,在拥有成熟的思维体系后将自然而然地接触到社会。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还他们一块心灵净土,才是我们的职责,不是吗?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儿童不需要黑色童话 2013-07-24 3116020 2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