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统筹发展奖”—秀洲区王江泾镇

创造的幸福

——王江泾镇新型城镇化中的嬗变

  “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统筹发展奖”—秀洲区王江泾镇

  创造的幸福

  ——王江泾镇新型城镇化中的嬗变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幸福”的感受是个标志,它意味着居住者心灵观感,能够衡量理想中的优质城市的标准之一。幸福之于王江泾镇,是在不断创造城市气质的路上,秉承传统与创新发展带给民众的变化感知。

  专家点评

孜孜以求的“诗意栖居之地”

  “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在“田园城市”运动中的著名诗句。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比尼泽·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城镇化区域)理论,并迅速发展成世界性的运动。从今天的角度看,“田园城市”生动地诠释了城乡融合、社会整合、天地人和的科学发展理念,向世人展示了“城乡一体、人文进步、自然绿色”的和谐画卷。

  记得我在参与“田园松阳”的谋划中,曾将其发展的导向概括为一种“四化同步”的过程,即“农民市民化+城乡田园化+经济生态化+文化生活化”。而这种美好的愿景,在王江泾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已经开始转化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究其实,城镇化不但是一个由于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所导致的工业集聚,以及进一步的由于工业集聚引起的人口集聚并同时伴生的服务业发展,还是一个由于接受现代文明熏陶而造就的人口素质的普遍提升。只有这三个方面过程的融合统一,才能被视为完整意义上的城镇化,或谓“见物又见人”的新型城镇化。

  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本色的生活。每一个王江泾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甚至是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是对其悠久而醇厚的历史文化的表征和传承。挖掘其文化内涵,提升其人文精神,让人文因子浸润每一寸土地,内化每一个心灵,从而使这方净土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诗意栖居之地”,这才是王江泾新型城镇化的不同凡响!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文/仇欢

  悠悠古运河,撑起了古镇千年的岁月浩渺;翩翩长虹桥,见证过“多织绸,居者可七千余家”的资本萌芽,也见证了王江泾振翅而飞,成为浙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一座满载历史与文化的城镇,处处散发着时代气息。

  从历史悠久的古道古镇到环境优美的乡村,再到灯火闪烁的城市街巷,无论是快速推进的城乡统筹,日益优化的居住环境,还是逐渐向好的产业升级,一个成熟丰满的城市形态在王江泾显现。

幸福定理一:革故鼎新中谋定方略

  400多年前,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提出了“乌托邦”理想。虽然这始终是一个虚无的“福地乐土”,但它的构想为人类企图按照自己的理想改变世界的活动,提供了历史的与智慧的持续活力。

  放眼于127.3平方公里的版图,从“镇”到“城”的美好蓝图如何描绘得更加生动?

  理想中的城市形象丰富了王江泾对创造小城市“福地乐土”的想象,并赋予了行动力。高起点编制和完善城市发展规划,对《王江泾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总体规划》等进行修编;城市核心区、商贸综合区、工业功能区等“五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不紊进行……

  关键词:命运之变

  一方秀丽的江南,背靠万顷良田,面朝千亩鱼荡,为王江泾勾勒出一幅秀丽的江南油画。长虹卧波,见证了古老的王江泾店坊林立、市井繁荣、衣被天下的繁荣和昌盛;丝网盛会,述说着勤劳的王江泾人民夙兴夜寐、耕耘树艺、胼手胝足的坚韧和不屈。

  江浙两省交界处的王江泾,人文历史、地缘优势注定了她的与众不同。她总是被历史选中,让传统小镇走上新的时代轨道。

  2010年,一场关于城市化的全面体制革新在浙江省拉开帷幕: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小城市培育试点,王江泾镇从全省200个中心镇中脱颖而出,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正如秀洲区委常委、王江泾镇党委书记陈天荣所言:“小城市培育试点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对王江泾来说,是一次提升、一个跨越、一个转折、一个新的里程碑。”

  善谋局者必争先,欲争先者须图变。打造“中国织造名镇、江南湿地新城、浙北商贸重镇”的美好目标跃然呈现。

  只有清楚想成为什么样的城市目标以及应该秉承的价值观之后,才能破旧立新。“城市的建设,不仅取决于城市的高楼大厦,更取决于城市发展变化是否被广大市民所感知”,这句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话语,成为了王江泾大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价值观。注重城市发展内涵,营造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始终贯穿于小城市建设。

  关键词:格局之变

  定位的高度决定了一座城市的内涵广度。

  至去年底,王江泾完成了12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形态设计。编制了莲泗荡风景区总体规划、现代渔业园区、美丽乡村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形成了从总体规划到分区规划,从专项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体系。

  两年多来,在规划蓝图的指引下,王江泾镇小城市建设的面貌可谓日新月异。去年,总投资3790万元的运河东路、高桥路、镇北路等6条主干道建成通车,新建农村联网公路9.1公里,修建危桥4座,总投资1.1亿元的莲泗路、铁店港大桥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9亿元的东方路延伸段工程被省发改委列入全省重点项目,今年下半年将开工建设。小城市配套服务不断完善,2012年,共投入8500万元,集镇水、电、气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如今,王江泾镇小城市五大区形象初显。城市核心区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6927万元的镇中心小学正式投入使用,镇文化活动中心、镇中心幼儿园即将开工;商贸综合区加快建设,南方纺织城的金融、仓储等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场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以长虹、太平“两新”工程建设为核心的优美住宅区建设,以莲泗荡为中心的生态休闲区建设不断加快;小城市工业功能区集聚水平也得以快速提升。

  关键词:美丽之变

  中国文化起源于悠久的农业文明,中华文化的根在农村。就像柯灵的《乡土情结》中所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这样的情结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里,愈加浓烈。

  新型城镇化并非抹去乡村的记忆,而是在城与乡之间,酝酿一场融合发展的“美丽”蜕变。

  王江泾的“美丽”就像水田里的青莲一样,在柔软的摇曳里溢出土地的能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月,走进王江泾,在那连绵不绝的荷塘间,微风拂面,花香扑鼻,满堂荷花应景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江泾因荷而气质灵动,新城因荷而内蕴丰厚。“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农村;因势利导,发展生态经济。荷塘叶色农业综合体项目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和百姓生活期望。”陈天荣多次这样强调。

  作为王江泾镇建设“江南湿地新城”的重点项目,荷塘叶色农业综合体项目以荷塘叶色为主题,以休闲农业为内涵,是一个融入了旅游观光和度假功能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该项目以长虹村、洪典村、太平村为项目实施核心区,规划实施面积7800亩。园区按照渔乡风情湾、精品生产区、种养示范区、荷花种源区、三产文化区、运河乡村旅游区、休闲体验区、综合服务区、和谐家园区等九大功能区块规划布局。

  为了实现“江南湿地新城”的梦想,王江泾着力修复水环境,整治周边环境,合理开发湿地资源;湖荡沿岸及若干湖心小岛绿树成荫,保持植物多样性,培育若干个森林氧吧,再造江南水乡的绿色原生态环境。

  村在城中、城在田间,这是对现代田园城市的美好期许。生态对于一座现代田园城市而言,既是一种物质形态,更是一种永续发展机制。打造湿地农业示范地、中国荷文化研究基地、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在王江泾镇,一个宏大的蓝图正在逐渐展开,一幕崭新的“美丽”篇章正在徐徐呈现。

幸福定理二:经济繁华处协调发展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大势推进,现代城市已经进入了更加“精耕细作”的时代,一个产业、城市与人的生活无限融合的时代。

  有人认为王江泾正在培育的小城市功能,将进一步集聚公共资源,为当地包括纺织企业在内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加速产业集聚。

  以纺织特色产业而享誉全国的这座“中国织造名镇”,在新的历史时期选择产品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来传承千年丝绸之府的底蕴,渐渐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并重,并将重心向三产转移。

  关键词:产城互动

  产业的壮大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让居者乐业是新型城镇化的归宿。

  以织造业为主导,辅以化纤、印染等产业的王江泾镇成为浙北第一民营经济产业带。2003年前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一直高达90%以上。10年不到,王江泾的各项经济指标仍名列前茅。但更重要的是,全镇基本形成了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以及纺织技术服务等较为完整的配套产业链条,家用纺织品占到15%,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纺织产品中高档率达到70%。

  这些数据的内涵变化,有着王江泾产业演变的轨迹,折射了发展模式转型的强烈讯号。

  2012年,王江泾镇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3.5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设备投入1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2.4%。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纺织产业转型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完成技改投入8.4亿元。总投资18亿元的恒盛化纤、凯邦锦纶等五个纺织原料项目进展顺利。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意大利米兰映像家具项目完成厂房土建,舒福德电动床产销两旺,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机械、家具等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3.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8.7%,同比增长11%。此外,不少企业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而创新的路径不外乎校企合作技术攻关和产品自主研发。2012年,有12家企业与9所高校进行了校企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9%,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1家,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各1个,市名牌产品2个。

  产业之基要夯实,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当然少不了新兴产业的充实。王江泾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目标,谋求工业化与城市化和谐融合的方式,全面推进工业强镇建设。此外,做强专业市场转型提升、做活商贸服务业、做优特色旅游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秀洲区北部湿地平台开发,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综合体建设,做优做精生态湿地农业。总投资2000万元的“荷塘叶色”农业综合体建设也正式启动,目前生态休闲区初显形象。通过开发莲泗荡、长虹桥、一宿庵等旅游景点,打造休闲养生、创意开发、观光旅游、水上运动和绿色体验农业“五位一体”的湿地旅游休闲养生基地。

  关键词:商贸新城

  高耸的楼宇、繁华的商贸,川流不息的街市……这是判断一座城市最表象的特征。

  如今,漫步在王江泾,高楼林立,大桥飞架,沿07省道区域的南方纺织城、木林森国际商贸城、汽车站、联托运市场、农贸市场等,车轮滚滚,商贾如流。

  佳源中心广场项目,是该镇打造商贸综合区的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8亿元,是集商业、居住、办公、酒店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这17万平方米的商业区将激发出王江泾的城市活力,成为未来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中心。目前,一期2万平方米的实景样板区已对外开放,引进了世界商业500强华润万家超市、国美电器等知名商家入驻。

  这里已然成为了一块投资的热土。把一里古街改造为一条0.6公里的特色商业街,在保持其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环境整治和改造,凸显其江南湿地古街风貌;投资2.3亿元,建设虹桥路两侧商务工程及“7+1”万福大厦,楼宇面积达17.1万平方米,打造包括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等主要商业业态;引进一批存取自由、结算快捷的金融机构……

  促进商贸旅游要素集聚,打造一个集贸易物流、消费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浙北商贸重镇,今年年初以来,王江泾镇积极整合传统商贸业,引进发展新型业态,构筑新型、多元、稳固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幸福定理三:

从容淡定时享受生活

  城市竞争时代,宜居价值最受瞩目。王江泾的竞争力何在?每一位感受过她的人心里都有一个同样的答案:品质价值、发展理念以及人文精神。

  高品质的城市,其实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

  微波荡漾,夏日的“荷塘月色”微风习习,散发着安静的气息,荷塘里倒映着红衫壮年者勤劳耕耘的身影。田坝上一群年轻人正在写生,不同角度的田园风光接连着城市风貌跃然纸上,草草几笔,却已将眼前美景尽收。这就是王江泾式的生活。

  关键词:品质宜居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除了河流、基础面貌,宜居的新城,还有更为宽广的内涵:民生保障,和谐的城市氛围。

  王江泾镇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

  水网密布、河流纵横的王江泾镇水域面积为总版图的四分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以水为源泉,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王江泾人;以水为纽带,揭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繁荣篇章。然“水,适则为利,过则为害”,富水之地亦是水患之地。到目前,全镇投入超亿元用于防洪设施建设,结束了村民逢水必淹的历史。此外,王江泾还完成了城乡一体化供水体制改革,实现“同网、同质、同价”,并投入大笔资金加强水利和道路设施建设,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新建、扩建14个污水处理站。

  人是城市的主体,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然遵循了人的需求。

  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在一级甲等的基础上向二级乙等医疗功能服务迈进;健全乡镇一级卫生医疗服务功能,解决农民看病难现状。投资300万元,进一步规范26个村卫生室,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5%,农村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是王江泾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力度,投资近亿元完善王江泾镇中小学和新居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东华大学继续教育王江泾教育中心”由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正式批准立项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东华大学正式授牌成立,培养多层次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另外考虑到农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王江泾还投资了2380万元,新建改建5所村幼儿园,村学前教育入学率达99.5%。

  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多种层次及内容的社会保障,继续探索新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王江泾社会养老保障覆盖率达96%以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100%。

  关键词:人文精神

  长虹桥、一宿庵、闻店桥、一里街……串起一个个文化明珠,运河景观区、历史展示区、抗战纪念区……通过各种小品和雕塑,京杭大运河的繁忙景象、王江泾镇的历史变革将再现眼前,找回这座小城的历史记忆。徜徉其中,能深切地体味和感悟到一种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城市特色。

  悠悠的京杭古运河穿镇而过,烟波浩渺的莲泗荡香烟缭绕,延续了百年的网船会成为“流淌着的运河民俗”。作为苏浙沪一带渔民纪念元朝灭蝗英雄刘承忠的民俗祭祀活动,每年的清明和中秋,王江泾镇这块富水之地便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渔民、农民、商人及香客等,他们在祭祀中祈求风调雨顺、农渔丰收。2007年,网船会申报省第二批“非遗”保护项目名录;2008年,莲泗荡网船会被列入省“非遗”保护基地;2010年,网船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秀洲区首个国家级“非遗”瑰宝;2011年,以刘猛将传说为蓝本的大型现代越剧《刘猛将传奇》正式亮相……一个个荣誉的加冕、一次次资源的挖掘,王江泾镇生动展现着网船会内在的人文魅力。王江泾以“网船会”为品牌的特色旅游产业乘势而上,去年接待游客量超40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实现收入1015万元。

  从历史文化中走出来的王江泾,从未忽略现代文明的建设。从倡导“做一个文明有礼的王江泾人”到全国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生态镇,从评选“画乡骄子”到寻找“身边感动”,全镇上下文明新风和道德模范不断涌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正成为王江泾镇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和实践。

  《诗经》云:“安之逸之,适之豫之。”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王江泾,就散发着这种从内到外、通体舒泰的精神感受,它也叫幸福。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创造的幸福 2013-07-24 浙江日报2013-07-2400008;浙江日报2013-07-2400010;浙江日报2013-07-2400013;浙江日报2013-07-2400011;浙江日报2013-07-2400012;浙江日报2013-07-2400017;浙江日报2013-07-2400016;浙江日报2013-07-2400019;浙江日报2013-07-2400023;浙江日报2013-07-2400020;浙江日报2013-07-2400021;浙江日报2013-07-2400015 2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