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拍摄影片15部、电视剧20部818集——
影视浙军,汇聚正能量
记者 吴孟婕
本报杭州7月12日讯
记者 吴孟婕
故事片《一九四二》、《听风者》、《搜索》、《岁岁清明》,合拍片《LOVE》、《幸福卡片》、《101次求婚》,少儿片《星空》、《跑出一片天》……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六届浙江电影“凤凰奖”终评会上,来自省文联、省电影家协会,以及各大院线、高校的专家学者为奖项归属问题犯了难。部部精品,如何取舍?用省广电局副局长王国富的话说,“凤凰奖”举办至今,这是一次“空前激烈的讨论”。
“空前激烈”的背后,是浙江电影产业的“空前繁荣”:一方面,从“借船”到“造船”,本地企业加快打造自身实力;另一方面,“浙江制造”也渐渐懂得了借风扬帆,在“引进来”和“走出去”间转换自如,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昂扬浙江精神和时代气韵。近年来,浙产电影创作在美学形态、叙事模式、类型元素的融合与探索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优秀之作。2012年,我省电影产量33部,居全国第2位;仅2013年上半年,共生产影片15部,其中投资上亿元的有2部。
对于这份“凤凰奖”入围名单的“分量”,在座评委之一、浙江时代院线副总经理伍少康心里有一本“明白账”:17部入围影片中,票房过亿元的有5部,其中《一九四二》、《听风者》、《搜索》都进入了2012年国产影片票房前十位。而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眼中,这份浙产电影漂亮且沉甸甸的“成绩单”最大的惊喜在于“正能量”:“比如《幸福卡片》的亲情和救赎、《跑出一片天》的励志、《搜索》中的人文关怀等,以不同视角呈现了电影人的情怀。要知道,与述说人生的失意和落寞相比,描写爱和希望更不简单。”
还有一种静谧无声的美,是由身边的乡土滋养的。当家里的老人们说了又说的故事变成流动的光影,当看到银幕上闪过那些熟悉而温暖的地方人文特色,有过相似经历的人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走出了《大劫难》中东北传统女性二姑娘的泼辣刚烈、《岁岁清明》中杭州女孩阿敏的茶汤春秋,第五代导演肖风和编剧程晓玲合作的“抗战三部曲”收官之作《兰亭》,将于今年暑期上映。影片还原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抗日史实,大部分场景取自绍兴兰亭风景区附近,并以绍兴方言演绎。
无独有偶,杭州天鹏传媒的下一部作品《营救飞虎队》也立足于本土。在找寻“好故事”的过程中,他们在临安一带发现了普通村民营救飞虎队员的珍贵历史记录。对于这个题材,法国著名电影人吕克·贝松、“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等都表示了合作兴趣。
此外,作为浙江电影的传统强项,动画电影在市场上的表现依旧抢眼,正在制作的3D动画片《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昆塔:盒子总动员》等备受业界关注。依托一流创意平台和创意成果,2012年以来,我省动画产业依靠转型升级,初步实现了质的提升,积极探索高品质动漫产品创作模式,正由动画产业大省向动画产业强省迈进。
如果说以上这些作品为我们守住了光影的温度,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荧屏。
从追梦星火、宏大叙事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国家命运》到用青春视角还原历史的《中国1921》,从浓墨重彩描绘甬商情怀的《向东是大海》到反映温商在欧洲创业传奇的《温州一家人》,还有正在热拍的央视“定制剧”《军婚姐妹》、刚刚通过剧本认证的主旋律题材《入党誓言》……如今的浙产剧已成为行业公认的精品代名词,在这里,昂扬着饱满的时代宣言:相信梦想,相信未来。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我省共发行电视剧20部818集,产量、投资比例、回报率、市场占有率等综合效益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全家福》、《温州一家人》、《马永贞》等7部在央视亮相,产品品质和区域竞争力不言而喻。影视基地方面,横店、杭州、海宁三足鼎立,打造区域合作平台,实现优质差异发展。
浙江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范志忠的话很好地概括了浙产影视剧的特点:“就像浙江人生活的步伐一样,从这里‘走’出来的影视剧同样肯担当、有活力、识变通。通过几年来在创作生态、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深耕细作’,影视浙军,已经找对了路。”
而这一切,也都被观众的眼睛一一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