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茶丰村村民盼望建设林间道路
“柿”路,致富的希望
记者 俞佳友 包敦远 县委报道组 徐平
本报天台7月11日电
记者 俞佳友 包敦远
县委报道组 徐平
沿着大坡度的蜿蜒山路,我们的采访车攀爬半个多小时后,来到了偏远的天台县雷峰乡茶丰村。这里已经建成1500亩茶、柿生产基地,每年可采摘柿子50多万公斤,但由于柿园里没有道路,所有柿子只能靠村民肩挑背扛运到山下,造成柿子大量滞销。
这是我们第3次来到茶丰村。去年10月,本报佳友民情工作站联合天台县广播电视台,在茶丰村举办柿子文化节,一个月内就帮茶丰村将滞销的50万公斤柿子销售一空,价格也从过去的每公斤不到2元上升到5元至8元一公斤,每户柿农增收数千元。
柿子终于卖出去了,通往柿子园的林道建设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去年11月,本报联合天台县农办、广电、林特局等部门负责人,来到茶丰村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就1.5公里长的林间道路建设问题征求各方意见。
大半年过去了,林道建设这件事虽然有了眉目,但进度缓慢。
如今,山上的柿子已经长到乒乓球大小,长势喜人。我们刚下车不久,雷峰乡乡长袁卫卫和县广播电视台台长、茶丰村第一书记林国干等也来了,记者赶紧拉着他们一起商量,研究最佳建设方案。
村主任王荣华介绍,这条柿园内的主路,宽不过50厘米,上一块跟下一块地有几十厘米至几米不等的落差。收获季节常有村民因为路滑担重,不小心连人带担全部摔到地坎下。一旁的村民王继牛接过话茬:“挑一担柿子,来回有四五里路。路难走,柿子又重,缺劳力的家庭根本就运不出来,只能任其烂在树上。”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林业特产局的负责人当场表态,要加快进度把项目批下来,然后请勘测和设计队伍进场。
“听说村里要建一条林区道路,群众积极性都很高,我们交通部门也要全力配合。”天台县交通工程设计所所长姜学斌也来了,他带着勘测和设计人员,要为村里这条1.5公里长的林区道路提供免费设计服务。
他告诉我们,道路项目获得通过,还能争取到一部分资金。但是茶丰村交通条件落后,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高,加上待建的林区道路路况复杂,使得造路的资金投入会比较高,预计资金缺口在总造价的2/3左右。
对此,佳友民情工作站记者说:“只要大家全力以赴抓好林区道路建设的质量、安全和进度,资金缺口我们会穿针引线,多方争取政府部门和爱心人士的支持。”
看着满枝头的果实,王继牛满怀憧憬:“等路建成后,我打算买辆电瓶三轮车,采摘量就能比过去高好几倍,卖柿更方便,致富也就更有盼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