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航天员结束医学隔离
各项生理指标正常,畅谈飞天之旅
据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田兆运 赵薇) 圆满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结束医学隔离,于11日上午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与媒体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
为促进航天员身体恢复和重力再适应,神十飞行乘组在返回后开始隔离恢复,并开展了动态医学检查等一系列医监医保工作。目前,三名航天员精神状态良好,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体重已恢复至飞行前水平,静态心功能恢复正常,立位耐力恢复较快。生理储备功能仍在恢复期当中,还需进一步的康复疗养。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说,航天员在隔离恢复期内身体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身体恢复符合预期目标,说明航天员乘组返回后恢复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中,三名航天员既是任务的执行者,又是工程任务的试验者。据悉,飞行乘组在隔离恢复后期与科技人员座谈了飞行感受,航天员所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对后续任务的改进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在与媒体的互动交流中,任务指令长聂海胜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从我执行两次飞行任务的经历看,我感到中国航天员完全能够适应中长期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聂海胜认为,中国航天员要在未来空间站长期工作、生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对航天知识和专业技能储备要求更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飞行器控制知识和技能外,航天员还要掌握更为复杂的出舱技术和交会对接技术,开展更为复杂的空间实验等。”与此同时,飞行时间的延长使得在轨发生应急与故障情况的概率大大增加,“航天员必须能够胆大心细、果断处置”。
张晓光说:“我感到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关注着我们、支持着我们。”为了在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担任好摄像师的工作,原本是“门外汉”的张晓光在地面进行了无数次的练习。“我不停琢磨,应该怎么站位,要用什么角度,怎样才能很好地完成40分钟的拍摄。”张晓光说,由于在地面进行了充分的模拟与练习,进入太空后的训练进行得相对比较轻松。
在距地300公里的太空向全国青少年进行授课后,王亚平更多地被称为“王老师”。王亚平表示对这个称谓有点“小惊喜”: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能被人这样称呼我非常开心。王亚平将飞天经历比作“小马过河”。“在太空中自由翱翔的体验比想象中更加美妙。”她说,“我已经找到了一条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道路,我的梦想就是在这条道路上能够做得更多、走得更远。”与地面的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度过的40分钟令王亚平十分难忘。她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令自己既激动又幸福,“激动的是他们或稚嫩或认真的声音里,传递着对太空的无限好奇和向往;幸福的是我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那种幸福。”
据邓一兵介绍,为进一步促进和增强生理机能储备,在隔离恢复的基础上,航天员将在7月中旬至7月底进行任务后恢复疗养。疗养结束后,航天员仍需进行3个月的动态健康观察,确保身心健康全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