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化融合 建设美丽乡村
叶伟萍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命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融合,挖掘文化特色、寻求文化融合点、彰显文化元素,注重发挥文化对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内涵,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
注重文化融合,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首先,要“建”“挖”结合,让美丽乡村文化基础更实、形式更丰富。
“建”文化,就是要注重落实同步规划,让文化元素融合到“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构建之中。要大力实施如丽水市委提出的建设项目“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即在每个项目中提取1%的资金用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做到同步规划文化建设,同步实施文化项目,同步验收文化设施。
“挖”文化,就是要注重挖掘乡土文化,让传统文化生辉。通过针对性复活传统民间故事、传承龙舞狮舞等文化资源、挖掘畲族婚俗文化、唱响畲族山歌、扬名地方传统美食文化,回归传统文化节日、树立乡村文化景观等一系列举措,将乡土文化打造成一个个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深受农民喜爱的区域形象和品牌,使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都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利用好乡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乡土戏曲扶持计划、乡土文化保护工程、乡土故事征集等行之有效的载体,激发群众种文化。
其次,要实施文化惠民,让美丽乡村走上文化惠民发展之路。
大力实施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让公共文化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村。建好有线电视、广播村村通、农村书屋、文化广场等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基础设施。实施好送文化工程,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制度化,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城市的文化气息。
树立生态产业化理念,让农村走上生态惠民发展之路。坚持生态产业化理念,将理念优势逐步转变为生态优势,同时注重将生态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让美丽乡村建设体现出强烈的生态产业化特征。第一产业要注重绿色生态化发展,确保生产过程的绿色化。第二产业要注重绿色集群化发展,实现企业集中、行业集聚、产业集群式发展。第三产业要注重高效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产业及其他现代服务业,实现高效低碳化发展。
注重经营文化资源,让文化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在“美丽乡村”创建中推出一批文化资源厚实、保护完整、开发合理的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培育一批环境优越、设施齐全、经营能力强的农家乐示范户;打造一批风光秀丽、地方特色浓郁、优势明显、影响力大的旅游产品示范。加强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引导、扶持,凸显“乡村游”主题,为农家乐注入文化元素,使其具备“农”的特色,“家”的氛围和“乐”的效果。
再次,要注重树立核心价值导向,让风尚美融入人心,让美丽乡村形美人更美。
树立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美丽村民形象。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强化对村民进行精神文明和伦理道德传统教育宣传,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整体推进乡风文明,形成民风真诚淳厚,保护自然、注重和谐、尊老爱幼的风气。
构建诚信互助的美丽邻里关系。村民之间要建立融洽的邻里关系,根本在于诚信互助。要以文化入手,培养村民互助合作的意识,鼓励村民参与合作的劳动生活实践,建立村民自己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的力量赢得市场竞争。
树立健康和谐的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美丽乡村文化,要把农村社会环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抵制腐朽文化和邪教的侵蚀,重构农村文明健康的乡土秩序,打造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和精神家园,营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