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白天逛逛博物馆 夜晚茶楼听昆曲

杭城消夏生活很文化

  本报杭州7月10日讯

  记者 刘慧

  盛夏炎炎,热浪袭人。时下,杭州人的消夏生活很丰富,白天,人们躲进博物馆、图书馆,读书看展览长知识;晚上,可以选择去茶楼听昆曲,在夜幕下的广场上迈开舞步……

  今天是《护生画集》真迹展的最后一天,位于武林广场上的浙江博物馆展厅挤满了观众。由钱江晚报与省博物馆联合推出的“情语——丰子恺《护生画集》真迹展”,吸引了老中青幼各年龄层次的观众。两个月,观展总人数近8万人次,超出馆区去年同期观展人数的一倍多。

  夏日里,来浙江自然博物馆参观的孩子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动动手”活动区前,讲解员身边围着10多个小朋友,抓起五谷杂粮,又是摸又是闻,仔细研究,仿似小小“科学家”。孩子们在动手的乐趣当中,不知不觉吸收了知识。

  “早上五六点,就有人在浙江图书馆门前排队了。”浙图工作人员说,夏天到图书馆躲清凉的读者越来越多,暑期读者平均日借阅量比平常翻了一倍。

  袅袅水磨腔,醉了听者心。每个周六晚上,劳动路上的同香茶楼,茶艺演员和昆剧演员同台亮相,让茶客们在闻香、品茗、赏戏中寻找城市的古老记忆。浙江昆剧团的驻场演出,总会吸引酷爱昆曲的粉丝:这里的一切都是原汁原味,没有舞美,没有话筒,只有演员凭嗓子唱出的真功夫。

  “真没想到,这个周末的门票早就被抢完了。”杭州市民周菁菁认为,在酷热的夏夜,躲进茶馆听昆曲与在剧场听各有味道,因为这种复原明清原生态的演出方式,让观众和演员零距离,身、眼、手、步,每个动作都看得一清二楚,它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

  同样的夜晚,成千上万的市民来到京杭大运河,陶醉于两岸的美景及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放眼望去,千变万化的运河之光,如一幅流淌的水墨丹青,把运河两岸点缀得如梦如幻。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运河文化广场,是市民最喜欢去的消夏之处。在这里,人们可根据不同爱好和需求,自发选择参与活动,形成了轮滑、歌唱、舞会、戏曲等特色广场文化角。

  正在进行的大运河申遗,也吸引了众多人的参与。这不,地处拱宸桥畔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成为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也是人们了解运河历史的窗口。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杭城消夏生活很文化 2013-07-11 3099185 2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