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为民务实清廉 切实反对四风

老日记,见证好作风

  1963年5月20日 星期二 晴

  离小满只有2天了,还有10亩多农田的秧没有插下去。于是,我就帮助黄昌有耕了一天田,还试着耕平了1.2亩田。黄昌有数次来田头叫我上他家吃饭,我坚持回公社食堂吃。心想:自己是人民公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怎么可以随便上社员家吃饭而增加他们的负担呢?

  1965年1月16日 星期六 晴

  早晨起来,霜白如银,寒气袭人。前王宅生产队的社员分两组出工劳动:整劳动力挑粪浇麦子;其他到北塘的塘里挑塘泥。要挖取塘泥,必须赤脚下塘。大家劲头都很大,一点也没有冷的感觉。作为一个干部,你怕不怕冷,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

  在义乌市“乡镇·印记”乡镇干部老物件陈列馆内,一面“日记墙”很是醒目。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手写日记,真实记录50年前,党员干部与农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鱼水深情。

  这些日记都出自义乌市苏溪镇老乡镇干部——85岁的楼森之手,而这只是他10万余字工作日记中的一小部分。

  楼森当过初中校长,平时酷爱写作。1962年8月,34岁的他任义乌县下骆宅公社党委副书记,每天坚持写日记,详细记录自己担任下骆宅公社党委副书记、社长、代书记等职务期间的工作、劳动和生活场景,时间跨度长达10余年。那时,他白天到公社下属各生产队与社员一起劳动,晚饭后还要上门走访社员,常常要到晚上10点左右才回到公社住处,挑灯写作。

  楼森的日记内容翔实,几乎每篇日记背后都有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其中,1964年8月15日的日记这样写道:能不能坚持下村蹲点,和社员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对每个干部是一场考验。住在公社里,一天三餐吃的都是米饭,住在社员家里,干饭、稀饭、五谷杂粮都得吃。因为有一个潜规则,干部下村蹲点实行“同吃”,不能挑选经济条件很好的家,一般都是住在条件比较差的家里。干部住在村里,社员大事小事都会来找你,连吃饭也静不下来。有些事,看起来是坏事,其实也是好事。社员大事小事都来找你谈,说明他们把你当“贴心人”。所有这些,不经过蹲点“三同”是体会不到的。我现在已初步尝到了甜头,今后争取继续这样做。

  “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一定要扎实,要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与群众交朋友,这样群众才会把乡镇干部当自己人。”在楼森的印象中,那时候的乡镇干部常常下乡劳动,平时都能与村民们打成一片,甚至谁家分了多少口粮、谁家的母猪要下崽了,驻村乡镇干部都一清二楚。


浙江日报 为民务实清廉 切实反对四风 00003 老日记,见证好作风 2013-07-11 3099289 2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