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最美”现象的道德内涵

  余姚市委党校 黄信良

  形成在浙江、繁盛在浙江并对全国产生广泛、深刻、长远影响的“最美”现象,是一次非常生动、极为成功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分析研究这种现象,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最美”现象的道德内涵是“善”和“向善”。这种现象其实是两种现象的组合体:其一为许多原先的普通人物表现出“最美”行为的现象,其二为这种“最美”行为被广为传诵进而教育、感动、鼓舞了许许多多社会成员的现象。这种“最美”现象对公民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层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美”现象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至少表现了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强化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设共识,二是夯实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设信心,三是掀起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设热潮,四是提供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设范例。

  “最美”现象对破解公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参与面不广、积极性不高、成效不理想等难题带来不少启示:一要突出公民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政府部门的组织引导要有更多的智慧,三要更加注重新媒体对道德建设的作用,四是公民道德建设在当前应突出职业道德,五是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注重典型的真实性。

  怎样使“最美”现象从“盆景”发展到“风景”?我们要从四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好人的权益和权利;二是发展民间志愿团体,激发和凝聚社会成员行善的力量;三是搭建道德实践平台,尽可能地为人们做好事当好人提供便利;四是营造道德建设氛围,不断提高社会成员对好人好事的认同度。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最美”现象的道德内涵 2013-07-11 3099763 2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