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城乡通道

一条条“杨梅路”,连起都市食客与二都梅农;一次次推介,让寂静白马湖引来五湖四海客;一回回邀约,都市夜归人变身葡萄架下自在人;一声声呼唤,让远离泥土芬芳已久的游子,重发回归田园生活的激情……
从肩挑背扛到坐等客来,从苦寻销路到门庭若市,从上海滩打拼到返乡逐梦,从意兴阑珊到壮志满满,我们在上虞体验“四季仙果之旅”时,采撷到各类创富样本,聆听到的,更是曼妙婉转的乡野呼唤。

乡村,因“果”而变

——浙东上虞的四季仙果之旅

  春之渴盼

  串点成线,告别水果卖难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诗仙李白在浙东抒写的这份浪漫情怀,几年前的冯常斌怕是体会不到。这个土生土长的上虞驿亭镇二都农民,每到杨梅丰收季节,总是分外犯愁。

  “门前一条泥路,现摘的杨梅,肩挑背扛送到百官镇的集市上,却要被贩子压价。”谁都知道上虞最好吃的杨梅就长在二都,却不曾想到,如今坐等客来的种植大户冯常斌,也曾有过这般辛酸经历。

  这几天,杨梅采摘处于收尾阶段,双休日,依然有一批批外地客人自驾前来,到冯常斌担任社长的上虞真山杨梅合作社采摘游,顺便吃个农家饭。

  迎客大厅里,堆放着一筐筐深红种、荸荠种的杨梅,客人想要挑挑拣拣,小平头、光脚丫、穿着条纹T恤,苹果手机响个不停的冯常斌,走上前去劝阻道:“一样的,都一样的哦。”

  来的都是客,“篮底垫草”之类缺斤少两、破坏诚信的事,真山合作社是坚决杜绝的;杨梅畅销靠回头客,更靠品质,农药不能随便打,管理要跟上去,且舍得投入,凡此种种,让真山获得了上虞市委宣传部颁发的“信义林”称号。

  真山108户农户投产的200亩杨梅林,通过采摘游带来的客流,基本上都能销售一空。换句话说,要吃正宗的真山杨梅,就必须赶去上虞。“杨梅卖难”成了历史,冯常斌提起政府2010年起力推的“四季仙果之旅”,赞不绝口。

  “上虞有山有水,更有大片海涂,种植水果有天然优势。”冯常斌对家乡这方百果园的情况了如指掌,“春有草莓、樱桃,夏有杨梅、葡萄,秋有黄花梨和水蜜桃,冬有柿子、猕猴桃。”

  点点滴滴的水果种植,上虞有,其他地方也有。但有心的上虞市串点成线,修路建桥,引导农民,把各地水果采摘游与乡村体验游连成一体,并把“鲜果”提升为“仙果”加以营销——调研发现,上虞拥有全省罕见的富硒土壤,而且拥有量占市域面积的30%。富硒土壤带上结出有营养的鲜果,可不就是都市客人心中梦寐以求的“仙果”吗。

  “周末一天就有1000多位客人来摘杨梅,合作社去年销售额近40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500万元。”冯常斌说,水泥路直通杨梅园,把各地客人尤其是上海客商一批批带到杨梅树下。今年,上虞市将投入3500万元用于驿亭新农村精品线路规划。来年,冯常斌的“爱疯”手机怕是会响得更“疯狂”。

  夏之热望

  集中吆喝,打响仙果品牌

  “白马皂李兮,湖水悠悠;闲庭信步于江畔,或感惬意之至;游憩山水田园之间兮,亦感世外桃源之豁然……”

  这是一位上虞诗人对家乡的赞美。这样的感觉,也是春晖村“客家庄”庄主郑森标所乐于向游客展示的。

  农家乐“客家庄”,石雕迎客,小池清幽,低倚山脚,别有情趣。其位置,恰好处于二都杨梅基地与上虞城区的连接处,距离白马湖和文化胜地春晖中学又不远,每逢采摘游和文化游的旺季,“客家庄”宾客盈门,座无虚席。

  晚饭期间,郑森标又是迎客,又是给客人倒水、换餐盘,笑意盈盈。“杨梅节太闹猛了,客人一年比一年多,我们忙得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了!”郑森标看似抱怨的话语间透出自豪。

  这样的场景,让上虞市农办主任吴焕九也颇有成就感。“打造四季仙果游,是辛苦的事,更是甜蜜的事。”这几年,上虞专门成立了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培育小组,编写专项策划书,对内,加强园林绿化、道路设施改善,统一村庄的立面改造;对外,把集中吆喝“仙果游”的范畴从上虞拓展到整个长三角。

  到白马湖,除了摘杨梅、品湖鲜,更能追寻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一代名师的步履。郑森标还希望,上虞作为东山再起故事的发生地,大导演谢晋的故里,孝女曹娥之乡等等人文典故,都能通过“仙果游”让客人感受到,“既能饱口福,又能留得住”。

  夏之热望,我们在上虞不时能感受到。岭南镇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是,8年前,他们的樱桃才2.5元一斤,而如今,自驾车频频光顾,樱桃卖到25元一斤。还有上海客人前来“包树”采摘,一棵树“承包价”高达2万元。

  就连最普通的农妇,致富梦也由此被点燃。白马湖村虎岙村55岁的李美英告诉我们,仅帮人采摘杨梅一项,前年的工钱是120元一天,去年增加到150元,今年涨到了180元。

  秋之丰盈

  资本返乡,助推规模效应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如画的虞山舜水,让李白感怀,也让严永三的人生之旅,有了别样的思考。

  这个在上海滩建筑界闯荡多年的中年人,2008年约了朋友,一起到老家上虞盖北镇镇东村摘葡萄。彼时彼刻,盖北的野藤葡萄,在上海的上虞人商圈里已有些名气。村里30元一公斤的葡萄,居然“缺货”。这让严永三萌生了投资种葡萄的念头。

  “土地租金太高,原本想合作的上海朋友‘逃走’了。”每亩地2000元的年租,比上海市郊的地价要高得多,种稻谷的毛收入都难以到达这个价位。但严永三却留了下来,流转了200多亩地,建起永绿葡萄合作社。让他的心慢慢安稳下来的,除了葡萄架下自在的心态,更有上虞对于“仙果之旅”的倍加重视。

  “从樱桃、杨梅到葡萄,再到猕猴桃,市里每年投入1000万元扶持优势果业。6月18日到杭州推介,是市长亲自带队的呢。”严永三说,葡萄丰收季即将到来,他的手机起码每天接上百个电话。

  资本和能人返乡,对于果业发展推动效应明显。祖上并不种葡萄的严永三,雇了技术顾问、技术工人,种植大棚葡萄300多亩,建起永绿农庄,汽车直通葡萄架下,农家乐一次性可接待300人用餐……短短几年,“永绿”就成为镇东村葡萄精品线路游的重点,发展成盖北镇单体最大的葡萄园。

  “村里变化很大,柏油路的文芳路,连通盖北葡萄公园和我们永绿农庄,很快将从4米拓展为6米,分别由镇里和村里出资。”严永三也谋划着自家果园的转型升级,下半年计划建2000多平方米的玻璃温室,把农家乐也办在里边,拓展观光农业。

  “做建筑总是要去求人,心累,做农庄总是有朋友夸:你那里不错,我们要过来坐坐。东道主的感觉,真好。”坐在葡萄架下跟我们攀谈的严永三,从容自在。

  冬之坚韧

  游子回归,再造童年梦境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诗中美景,一直印刻在金建荣关于老家的记忆和畅想里。

  这位2011年从上虞汽运总公司退休的工人,总想着要找一片环境无污染的农田,造一个“外婆家”般的瓜果园,跟亲戚分享原生态的菜蔬鸡鸭,邀友人共享纯天然的田园风光。

  机会来了。章镇镇朱光村,紧挨着通村公路,有一片近50亩的农田,适合种猕猴桃;而舜阳牌红心猕猴桃,是上虞“四季仙果之旅”力推的重点品种之一,章镇作为农业大镇,又是上虞猕猴桃的重要产地。

  6间农田边的平房,设施简陋,但是闻得到新鲜的泥土气息。这正是走南闯北多年的金建荣,梦想中的“家园”味道。他一提议,亲戚们也颇为心动。杭州3家、上虞3家,表兄弟及其子女纷纷出资、出力,共同建设属于大家庭自己的“花果园”。

  “每亩地投入在2万元左右,去年挂果不多,今年会有4万斤猕猴桃产出。”金建荣和其表兄陈峻林带我们穿梭果园。嫩绿的猕猴桃挂满枝头,长势喜人。为防止烈日伤果,工人们正在果实上套袋。

  “镇里农林部门有要求,不打农药。我们还开过家庭会议,不用激素,施用有机肥,这样才能尝到自然的果实味道。”金建荣指着田头成堆的羊粪告诉我们。

  “老则老矣,我们要回归田园,感受劳动创造幸福的滋味,重逢久违的头顶的星空。”陈峻林老人充满诗意地说,他还为大家庭的“竹干塘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写了副对联:上联是“风调雨顺硕果累累”,下联是“国泰民安幸福满满”,横批“天道酬勤”。

  在这片“天道酬勤”的瓜果园,除了主打的猕猴桃,茭白即将丰收,葡萄已经挂果,鸡鸭成群,蔬菜成片。而在不远处,700多亩水域面积的主山湖水库,静待开发。

  热情的朱光村村支书屠庆轩,开车带我们前往水库周边观光,一路上,他感慨“带动农民致富,说说容易干干难”,更在畅想观光农业的未来,“挣钱要到外面去,休闲要到山里来”。

  就在这周边看不到烟囱,路灯尚未安装的主山湖边,可以远眺杨梅林,近观荷叶田,不时看到白鹭飞起,更能感受水杉林的寂静,茶园的旖旎,水稻和板栗的成长。而种种湖光山色美景,就在距离上虞市区半小时的车程范围内。

  “不要急着开发,这里可以让城里人找到童年般的梦境家园。”屠庆轩听了我们的建议,不时点头。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城乡通道 00020 乡村,因“果”而变 2013-07-09 3095848 2 2013年07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