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贵在贴近实际

——二论浙江“最美现象”

  本报评论员

  “最美人物”雨后春笋般涌现,凡人善举激浊扬清温暖人心。这些有血有肉的身边好人,一次次打动我们,召唤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点滴善行汇聚成浩瀚的美德之海,刷新社会文明的新高度。

  公民道德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品格,而是普通人的道德标准、道德底线。这些“最美人物”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平凡善举,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个人都学得成、做得到。普通人的事迹、普通人的生活,更能感动我们,所以彼此间精神的传递就更加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我他。他们每个人都像一团火,一旦接近便能照亮周围人的精神世界,引领着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投身道德实践。

  一个个“最美人物”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道德,人们心中都有一种天然的质朴追求和精神向往,道德本身应是一种日常需要,道德行为就是随处可见的凡人善举。只有对真善美怀有满腔热情,对平凡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怀有感激和敬意,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最美”,用情去书写“身边的感动”,才能将“最美人物”的精神实质、人民群众的心底期盼、全社会的学习热情呈现出来。

  所以说,思想道德建设,贵在贴近实际,要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与人们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善于用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精神,用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教育人、引导人。只有贴近实际,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脱离了实际,不管口号提得多响,活动规模搞得多大,最后都容易成为形式主义。

  “人皆可以为尧舜”。把身边楷模作为参照坐标,审视自己,比照他人,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感会被唤醒,全社会潜在的道德力量会被激发,由此,“中国梦”也就有了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贵在贴近实际 2013-07-05 3084079 2 2013年07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