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哭的况味

  朱国良

  哭实在是一桩奇妙的事情。各式各样、各种心情的哭,更是倾注了形形色色的内容。因此似乎可以这样说,读懂了泪水,便领悟了生活不少事情的意义,理解了哭,差不多也就领会了人生一个篇章中的含义。

  哭,是人的天性之一。世间的各式人等,无论是富豪,还是贫儿;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草民村氓,都是在“呱呱”哭声中降临人世的。

  人的一生,注定与哭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总也解释不通,参悟不透,人为什么总是大哭着降临红尘的。而人的一生,往往又有两声哭而已——自己不知不觉地声声哭着来到人世间,以后又在别人悲悲切切的凄哭中走完生命的历程。出世与入世的过程,只有哭是正常的,反之则成了新闻了。

  一个哭字,不知是否又是造字先生的发明创造,是很形象的。这个字,上面两个口,像是两口汪汪的眼睛,从眼中挂下一滴,似是泪水滚淌,下面是一个咧开的大字,这让人看了便有一种酸楚感涌上来。如果需要增添成分,增加程度,就只管在哭字前面加形容词和动词好了:凄楚而哭,抱头大哭,悲绝而哭,嚎啕大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中国的文学史,含“哭”量甚高,留下了多少精彩绝妙的“哭”。脍炙人口的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窦娥女哭诉清白,伍子胥哭鞭楚王,卞和氏哭献宝石。哭得最多的恐怕当数《红楼梦》第一号女主角林妹妹了,花落流泪,雁过伤心,直哭得香消玉殒,直哭得人去楼空,全书120回,差不多有一半被她的眼泪沾湿了。在这些“哭”星的行列中,诸葛亮算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了。这位“万古云霄一羽毛”的贤相,其眼泪差不多是为政治和政权服务的。两场著名的哭,千古任人评说:江东吊丧,泪斩马谡,真把哭的艺术表现得登峰造极!心胸狭隘的周瑜被诸葛亮激而三气而死,而诸葛亮则亲往江东吊唁,猫哭老鼠,生猛地演了一场“悲兮,周郎,痛兮,周郎”的哭戏。声声泪,句句嚎的大哭,直哭得生性多疑的孙权也潸然垂泪,兀自悲伤。失街亭、斩马谡也妙绝。按理马谡当斩,但斩之前诸葛亮安抚马谡家眷,临刑时又始而挥泪,断之大哭,哭声中留下了“执法如山,惜将爱才”的美名。

  哭的妙处竟然是如此摧枯拉朽,感召日月。因此在许多时候,“男儿有泪不轻弹”,便变成了混账话儿了。那春秋战国的伍子胥为报家仇兴兵灭楚。申包胥为求秦国援助,百般哀求,秦王不为所动,这位申先生竟在朝廷连哭七天七夜,终于以哭感人,使得秦国出兵扶起了楚国政权。本来,自古豪杰,从来英雄,讲究的是“此生流血不流泪”的。男儿流泪,会被人小瞧,但男人凄凄惨惨切切耸着肩咧嘴地哭了,也会让人感到“只因到了伤心处”,从而叫旁人掬一把同情之泪。《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位“千古英雄谁敌手,曹刘”的后者,哭得就更稀奇古怪的了,丢儿子哭,死兄弟哭,打败仗哭……以至人们说刘备的天下是他哭出来的,以至后人说刘备的眼泪最值钱,每到难处,痛哭流涕,终能逢凶化吉,直至“哭”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当上了蜀国开国皇帝。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群雄蜂起,处处金戈铁马,时时刀光剑影的男儿世界,刘备这样一个“不甚读书,喜狗鸟、音乐、美衣”的人,这样一位文不如诸葛庞统,运筹帷幄经国安邦,武不及五虎上将,驰骋疆场克敌制胜的所谓“皇叔”,其眼泪的作用和哭的价值,实在是大可玩味的。但我想,能够把有本事的人团结在自己周围为我所用,也不失是一种大本事、真本领啊!

  一般说来,眼泪总是压抑和无奈的渲泄,是伤情、伤感和伤心的表现,是痛苦、痛心和痛恨的体现。但是哭未必就是软弱的同义词、脆软的代名词。有时候,哭还正是坚毅和顽强的心声迸发。鲁迅的“又为斯民哭健儿”和毛泽东的“泪飞顿作倾盆雨”,无不都是“化悲痛为力量”的表示,是真正的“哭比笑好”!

  对于“哭”之类的问题,我总在想,星空夏夜,瓜棚花前,炉边榻旁,追抚历史,评点古人,讲述轶事,不失是一乐。其实对“哭”这种感情宣泄,听过笑罢也就算了,不必去刻意揣摸和专门研考的。人生在世,除却特定场合和背景下,需要具备一定的礼貌和礼仪外,喜怒哀乐总要自然一些才好,总多一些本色才是,太涂抹和做作,扭曲了性格,恐怕做人就痛苦了。求诚求真之下,有时候真正的哭远比做出来的笑来得坦诚和可贵,如果是鳄鱼的眼泪,与狐狸的笑又相差得了多少,猫哭老鼠的假慈悲和黄鼠狼给鸡拜年差不多是一回事。需要再补一句的是,如果用有本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名字释义套用,许多时候,我们倒真的不能太相信眼泪呢!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哭的况味 2013-07-05 2894136 2 2013年07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