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专版

大城之梦日渐清晰

  接轨大上海  融入长三角

  大桥“架”出发展新天地

  绍兴

  一座跨江大桥,串起了杭州湾两岸无数人的新梦想。

  继杭州湾跨海大桥之后,嘉绍跨江大桥是第二座跨杭州湾大桥。这是绍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

  交通格局改变的是城市的命运。

  滔滔不息的钱塘江,曾隔断绍兴由北直入上海的去路。如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上海与绍兴的距离,从来没有这么近过!绍兴进入上海“1.5小时经济圈”的梦想终于成真!

  这是一条生机盎然的经济大动脉。被称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长三角,经济格局将因此重构。

  大桥,带来大机遇。大桥,“架”出新天地!

大城之梦日渐清晰

  建设大城市,是萦绕绍兴20多年的一个美好梦想。

  2013年,中国梦灿烂绽放。绍兴的大城市梦,因为一座大桥的架通,变得如此清晰,如此接近现实。

  1983年绍兴撤地设市以来,只占全市面积4%的市区,在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还承载着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重任。随着周边大城市的不断崛起,绍兴愈来愈感受到城市能级不对称带来的竞争压力。

  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的规模大小、能级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程度。

  20年来,绍兴从描绘大城市蓝图起笔,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循序渐进拉大城市框架,为加速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劲的城市化动力。而嘉绍大桥,无疑是其中最为亮丽的一笔。

  2010年2月启动开发的绍兴滨海新城,就是因大桥而生、也将因大桥而兴的新城。它地处绍兴市北部沿海,杭州湾南翼,嘉绍大桥一下来,就是滨海新城,是名副其实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如今,这一块142平方公里的热土,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城、滨江宜居创业新城、滨海生态旅游新城呼之欲出。

  可以说,因为嘉绍大桥的建设,绍兴城市向北挺进的步伐,明显加快!大桥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区域经济的划分,将进一步扩大绍兴城市的辐射范围,绍兴将变得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同城时代”的到来将使城市的界限变得模糊,绍兴与周边城市在信息、人才等方面的联系将变得更加频繁。今天,嘉绍大桥,使绍兴至上海的车程缩短近一半,绍兴进入上海“1.5小时经济圈”。这对于加强绍兴与上海经济、文化、科技联系,提升绍兴的城市品位和区位优势,都将产生明显的“大桥效应”,也为绍兴拓展城市空间增加了一块向上腾升的跳板。

  不仅如此,纵横全市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的杭甬客运专线、贯通浙北的杭甬运河,这些便捷的水陆交通网,犹如一条条大动脉,在为绍兴经济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让城市和乡镇的时空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客观上为绍兴大城市建设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纵观历史,俯看地理,绍兴这片古老的土地,从来都是山水相依、地域相接、经济相融、人文相通。现在,当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浪潮滚滚涌来时,绍兴只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打造城市升级版,加速大城市建设,方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懈的谋划和努力,为绍兴建设大城市积累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足的精神力量。

  天时、地利、人和,皆为绍兴而备。当代绍兴人,正凭着足够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勇敢地追逐大城市梦想!

交通枢纽地位渐成

  近年来,绍兴大手笔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嘉绍大桥、杭甬高铁、绍兴港以及多条高速公路,不仅构筑起便捷的外联交通通道,还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综合内联交通网络,为绍兴大城市建设打通了“血脉”。

  笔者在“浙江省公路交通‘十二五’规划图”上看到,嘉绍大桥南延线与上三高速公路相接。困扰绍兴多年的“丁”字型格局,终于“出头”,变成了“十”字结构,绍兴的路网更加完善,交通枢纽地位渐成。

  嘉绍大桥通车后,绍兴不仅与嘉兴、上海、苏州等地的联系更紧密,与台州、温州等地的沟通也会更方便。交通路网的打通,会促进资金流、人才流、物流等更好地流通,对绍兴而言,无疑会收获更多的利好。

  如果把嘉绍通道比作“动脉”的话,那么与它相连的公路,就是一条条“血管”,只有把“血管”疏通了,全身的血液才会流动起来。因此,绍兴、上虞在嘉绍大桥建成之前,就开始谋划连接线的建设。滨海新城内的新东线已经开通,绍诸高速上虞互通至九六丘连接线工程(长海线),也赶在嘉绍大桥开通前通车。

  同时,为了缓解嘉绍大桥开通后,对上三高速公路造成的压力,绍兴市启动建设杭绍台高速公路,将杭州、绍兴中心城市和嵊州、新昌等城镇以及台州北部地区组群紧密衔接,不仅可以缓解上三高速公路的通行压力,也将成为带动偏远地区发展的致富路。

  嘉绍大桥通车后,绍兴发往长三角区域的客运班车,将改变坚持了16年的杭甬高速营运线路,避开堵点,迎来一次大提速;班车周转率与班次密度也将进一步加大,乘车前往上海、江苏方向将变得更为便捷,旅途时间将大幅缩短,给市民带来极大的方便。

  与嘉绍大桥开通相伴而来的,是杭甬高铁的开通。绍兴百姓因有大桥、高铁而使幸福指数提升。试想一下,如果自己开车,在1个半小时左右到达国际大都市上海,感触最前沿的信息;乘坐高铁列车,在1小时内可以往返杭州、宁波,1个半小时到南京,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为方便百姓出行,绍兴近日开通了快速公交1号线,这是绍兴首条城市组团间骨干公交,连接镜湖、袍江、越城三大组团,同时也是杭甬高铁绍兴北站主要配套公交线路,开通后将使各组团共享“高铁效应”。据悉,今后几年绍兴还将陆续建成多条BRT线路并连接成网。

大桥经济初见端倪

  嘉绍大桥的通车,将给绍兴经济发展增加一个新引擎。

  因为大桥,长三角地区的陆路交通格局将发生质的变化。交通区位优势凸显,将使绍兴由“交通走廊”升格为“物流枢纽”,加速各地产业升级与融合。

  嘉绍跨江大桥和杭甬高铁的通车,使绍兴与上海和南京间形成“1小时都市圈”,产业结构将进行一次革命性的调整和优化。同时,绍兴到杭州、宁波的行车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以内,长三角城市间同城效应将得以最大化呈现。

  绍兴正在谋划产业布局,做好产业承接准备,特别是要加强与上海等大城市的沟通,让更多的人才、信息、资本等进入绍兴。

  绍兴滨海新城作为距离嘉绍跨江大桥最近的一块风水宝地,在开发建设时坚持“制造业先行,现代服务业、观光生态农业同步积极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集聚,统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面对大桥的开通,绍兴滨海新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欢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决限制高能耗、高排放,对环境有污染的项目进入。”

  绍兴滨海新城将今年确定为招商选资年,新出台了一系列招商政策,并对招商部进行调整,实行分线招商,人人都是招商员,每个局办都有招商员,还专门辟出越商产业园,打造回归经济。杭州湾上虞工业园主动与上海两大开发区对接,并设立了上海金桥开发区上虞分区,接受上海的产业溢出。

  袍江大桥开通后,拉近了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嘉绍大桥的距离,使得这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今年5月底,中国大陆第54家保时捷中心落户袍江汽车城,就是看中了绍兴袍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嘉绍大桥的开通,不仅使绍兴变为下一个投资高地,也使其成为物流大佬们的“兵家必争之地”。不久前,国内海运拼箱市场领导者之一的美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善根率队到绍兴,他们准备在轻纺城物流中心开设分公司,积极抢占绍兴这一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一到绍兴,葛善根就不断感叹,自己错失了抢占绍兴这一物流枢纽的最好时机。

  大桥开通之前,绍兴桥头堡物流产业已迅速集结。几年前,上虞就在嘉绍跨江大桥南出口规划了面积达3000亩的仓储物流基地。2012年底,绍兴现代物流基地——集亚物流基地正式落成,紧接嘉绍跨江大桥,辐射绍兴城区及柯桥中国轻纺城、镜湖新区、滨海新城、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

  绍兴的农业发展路径也将被大桥改变,嵊州现代新有机农业园总规划面积1万亩,生产的有机蔬菜将全部直供上海;滨海新城现代农业园区的绿色蔬菜,也将更快送上上海人的餐桌。

  上海及长三角城市一直是绍兴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嘉绍大桥的开通,给绍兴旅游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来自杭甬铁路、嘉绍大桥和杭州湾大桥的游客“三线并流”,上虞、嵊州和新昌的旅游资源也将迎来更多优质旅客。

  随着大桥——高铁时代的到来,绍兴将和嘉兴、杭州、宁波等城市“串珠成链”,形成杭州湾黄金旅游线。漂浮花屿、七彩田园、五彩丛林、十里画廊、海上花田,杭州湾旅游商贸体的首期项目——杭州湾首个海上花田景观建设已经启动,预计明年国庆前后开门迎客。这里将被打造成为中国首个集农业、旅游、文化、商业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商贸综合体和长三角休闲旅游新地标。

  为了改变绍兴“旅游过境地”的尴尬地位,绍兴市旅游主管部门正在致力于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刺激消费者的出游欲望。

  绍兴区位优势让很多绍兴出口企业有了底气,一位报关员告诉笔者:“以后究竟走上海港还是宁波港,绍兴可以将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上了,成本、时间的大幅度节省将增加绍兴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以后浙江、福建的很多货物出口都将通过绍兴中转,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绍兴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我想回来了。”在西安创业的越商袁洪庆考察嘉绍大桥后,表达了回乡创业的热情与期待。

  拥抱大桥经济  推动产业升级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6 大城之梦日渐清晰 2013-07-05 浙江日报2013-07-0500006;浙江日报2013-07-0500009;浙江日报2013-07-0500008;浙江日报2013-07-0500010;浙江日报2013-07-0500011;浙江日报2013-07-0500014;浙江日报2013-07-0500017;浙江日报2013-07-0500023 2 2013年07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