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垃圾的蹒跚之旅
本报记者 戴睿云 江晨 通讯员 褚雅萍
本报记者 戴睿云 江晨
通讯员 褚雅萍
时钟指向清晨5时15分,杭州闸弄口街道兰苑社区的1700多户居民大都还在睡梦中,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王根大已拿着打分表,前往兰苑22幢、25幢,检查实户制垃圾分类情况。
通过3年多的努力,截至今年5月,杭州已有1047个小区的60万户家庭参与了垃圾分类。兰苑社区,是杭州最早实施垃圾分类的试点之一。
每日的举手之劳里,究竟有多少人将垃圾分类的口号转化成了习惯?从制度预期到实际效果,距离还有多远?记者深入兰苑社区进行了体验和调查。
垃圾“实名”,六成合格
每幢居民楼前都有一个绿桶和一个黄桶,分别用来盛放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王根大的工作,就是检查实户制居民楼前绿桶里的每个垃圾袋,是否准确地装入了虾头、豆壳、鱼骨等厨房垃圾。
所谓实户制,就是每个垃圾袋上都标记了住户的房号。“瞧,这个写着‘22-1-302’的袋子,不用打开就知道分得很好。每次我都给满分10分。”王根大打开扔进绿桶里的袋子给记者看,果然找不出厨房垃圾以外的东西。
接着打开的两户人家的厨房垃圾袋里,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非厨房垃圾:酸奶盒、药盒、菜场里装菜的各式塑料袋等。
一个早上,王师傅在22幢、25幢楼前的垃圾桶里,检查到有主厨房垃圾10包、无主厨房垃圾17包,60%分得较好,40%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有部分无主垃圾没有使用社区发放的可降解垃圾袋,王根大只好把厨房垃圾倒出,把垃圾袋放入其他垃圾桶内。有两个袋子里装的居然是尿不湿,王根大一一分类。
“厨房垃圾里最容易混入的就是装菜的塑料袋,有些居民干脆用装菜的袋子装厨房垃圾,这些都是不可降解的,填埋后污染环境。”王根大说。每天,他会根据垃圾投放准确率和投放次数打分,分数每月在楼道公布一次,达到90分以上的居民可获得社区奖励,这样做也可督促后进。
6时一过,兰苑社区的保洁员们忙碌起来。他们要在垃圾清运车到来前,把垃圾桶拖到社区的东门和西门,以便统一收集。
保洁员杨海兰在西门附近工作,她先查看绿桶,挑出了一些硬纸盒和塑料瓶。“绿桶里90%以上都是绿色袋子,我来兰苑工作一年多,社区经常给我们培训垃圾分类知识,我感觉这里的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很强。”杨海兰说。
6时55分,垃圾清运车来到东门统一收集黄桶垃圾。此时,东门口已摆了11个黄桶和11个绿桶。记者粗略检查了一下,在4个黄桶的最上层发现了为数不多的几袋绿色厨房垃圾。负责东门外围清洁的保洁员告诉记者,有些是居民投错桶,有些是绿桶里垃圾过少时,个别保洁员会把绿桶里的垃圾暂时放到黄桶拉出。不到10分钟,东门的黄桶垃圾就被倒入了清运车,但记者未见保洁员对黄桶里的个别绿袋再做分拣。
7时04分,又一辆垃圾清运车来到东门收集绿桶垃圾。有一个明显混入很多纸板的绿桶,也未作任何处理,直接被倒入清运车。清运工作人员说,按规定,清运时不做二次分类,居民没有分好,也只好这样埋了。
短信劝导,“标兵”示范
“客观地说,实行垃圾分类实户制一年多来,22幢、25幢的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在进步,分类水平比不实行实户制的居民家庭要好很多。我每天都在社区里转悠查看,对比还是明显的。”王根大说。
作为杭州首批列入垃圾分类试点的小区,兰苑垃圾分类始于3年多前,去年3月又开始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实户制。
社区数字城管员徐秋霞负责实户制垃圾分类居民家庭的积分统计和评比。她告诉我们,一开始,每月使用写有门牌号的厨房垃圾袋10次以上、且积分在90分以上的居民只有10来户,如今,这个数字已上升到40户左右。“每个月能发出40块作为奖励的肥皂。两幢的居民总数,也不过60多户。”徐秋霞说。
这和社区、志愿者、楼道长不断地宣传、劝导,是分不开的。
走进兰苑社区,随处可见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语:台阶底下、绿化带周围、玻璃幕墙外面……每个显眼的视觉接触点,都被用来宣传垃圾分类。“不要再让你的垃圾桶五味俱全。”“红黄蓝绿要分清,文明行为多给力”……社区还用短信方式,将垃圾分类的宣教信息发给每个居民。“我们还组织对保洁员进行培训,每个节日活动都有垃圾分类的专题,我们还给十佳示范户举行颁奖仪式。”社区党委书记朱鸿琴介绍。
“垃圾分类是利在千秋的好事情,全社会都该支持。”记者偶遇住在22幢1单元302的垃圾分类“标兵”张宏芳,她说,自己的孩子住在其他小区,垃圾分类也做得很好。
三季度来临,居民纷纷来到社区居委会领取新一季度的厨房垃圾袋。住在42幢2单元的刘泾宇老伯,准时来到居委会签名领袋。“我敢说我的垃圾分类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子女却不当一回事,他们来我家吃饭,没分好的垃圾由我来分。垃圾分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刘老伯语重心长地说。
规则频推,还需执行
“年轻人的垃圾分类热情不如老年人,还是较普遍的。”朱鸿琴分析说,年轻人每天的垃圾也就是一餐饭产生的,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导致回家后处理垃圾也是匆匆完成。记者向兰苑居民发放的垃圾分类调查问卷也显示,90%的家庭垃圾分类,由中老年人完成。
“机关企业里不实行分类,回家自然就不习惯分类了。”居民李佩军,这样分析年轻人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的原因。王根大则认为,应该向我国台湾地区学习,垃圾分类指导员直接入户对分类不好的住户进行指导,想做不好都难,但问题是政府的人力、物力,还跟不上这样的要求。
在采访中有居民向我们反映,偶尔会看到保洁员将绿桶垃圾并入黄桶运出。负责兰苑物业管理的大家物业主任郑惠玲表达了对垃圾分类的高度支持,但也有些许无奈。“我们一直在加强对保洁人员的培训。垃圾分类要做得好,各个环节都要努力。”
记者从杭州市固废中心了解到,今年,杭州的垃圾分类工作正逐步向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写字楼推进。今年起,杭州正式施行《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根据办法,在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后,不按规定投放垃圾的个人和单位拒不改正的会被罚款。今年6月,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联合杭州市城管委出台《关于要求配合做好物业管理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通知“将物业服务企业配合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情况与物管项目考评(复评)相结合,对各区住建(房管)局推荐上报的评优名单,将征求垃圾分类职能部门意见,实行一票否决”。
“杭州小区垃圾分类的水平不断进步,效果还是明显的。今年杭州将再推316个小区,实现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财政每年仅在垃圾袋上的投入就达亿元,但问题依旧有很多。我们也在反复走入社区调研,查找可改进的环节。当然,政府的努力是其中之一,垃圾分类需要全社会总动员。”杭州市固废中心行业发展研究室李文翰说。他也承认,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相继出台,但严格执行还需有监督机制。
去年,全杭州产生了281.5万吨垃圾,这个数字意味着,3年的垃圾就能把西湖填满。“从居民源头进行垃圾分类,是减少垃圾填埋、有效利用资源最好的方式。希望每个人都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的事,共同完成这个绿色的梦想。”李文翰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