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广受惠·深受惠·均受惠·长受惠

浙江农信梦:让全省人民都享有基础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工程解读

  广受惠·深受惠·均受惠·长受惠

  浙江农信梦:让全省人民都享有基础金融服务

  编者按

  7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新闻发布会。今后3年,通过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努力让每一位浙江人都享有基础金融服务的权利,让每一位浙江人都享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使我省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程度走在全国前列。

  有梦想才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梦想,是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中国梦,包含着每个人的梦。要让每个人拥有追梦、圆梦的广阔空间,最根本的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权利公平、规则公平,保证每个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

  浙江农信的梦,就是要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普惠金融的阳光,普照浙江大地,惠及5000多万城乡百姓;努力让每一位浙江人都享有基础金融服务的权利,让每一位浙江人都享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使我省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程度走在全国前列。

  “普惠金融”,因联合国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提出这个概念而广为人知。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我省金融服务均等化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重视并为之作出不懈努力。实施普惠金融,就是破解这些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对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件大事;由于其涉及面广、影响面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也是一件难事;如果真正把这件事做好了,则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幸事。“三件事”交织在一起,使得普惠金融越来越成为金融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日益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积极尝试、试图攻克。

  浙江农信为农而生、因农而兴,已在之江大地上耕耘了60多年。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浙江地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上身体力行、先行一步,积累了丰富的支农支小经验,建立了领先的客户基础和网络渠道优势,为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近年来,浙江农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浙江农信应有之义,也是广大员工心之所向。同时,浙江农信省县两级、统分结合的体制架构,以及与“三农”和小微企业紧密相连的产权结构,与实施普惠金融高度契合。

  今天,浙江农信站在新起点上,进一步提出打造“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致力于让有理想、想创业的人能创业、创成业,圆创业之梦;满足交通不便的农村海岛老百姓存、取、汇等基础金融服务需求,让他们享得起服务、获得到便利;推动金融服务透明化和诚信价值化,让百姓肯守信、愿守信,形成和谐共赢的文化与机制。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的实施,必将为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受惠

  服务最广大的浙江百姓

  普惠金融的第一要义,在于为全体老百姓提供基础性的金融服务。这也是浙江农信最有意愿,也最有能力做的。在广大农村,老百姓需求最迫切的,并不是投资、理财这些“高附加值”,对银行来说也是“高利润”的金融服务,而恰恰是“存、取、汇”这些基础性的金融服务。为满足这些需求,浙江农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持之以恒,无怨无悔地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目前,浙江农信已成为全省服务范围最广、服务客户最多、服务特色最鲜明的金融机构。为全省4700万百姓提供基础性的金融服务;以免年费、免手续费等诸多优惠,让2500万张丰收卡承载着老百姓存取款、消费、结算、缴费等生产生活之需;发动万名员工走访了近1000万农户和小微企业,主动将金融服务送上门……一组组跳跃的数字,是浙江农信实施普惠金融,服务最广大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当然,城乡要一体化发展,百姓要创业增收致富,浙江农信的普惠金融还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帮助有创业意愿的人解决“贷款难”,实现自身“造血”、自我发展。到目前,浙江农信共向全省190多万百姓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903亿元,承担了全省1/2的农户贷款和1/5的小微企业贷款,成为名符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特别是2008年以来,浙江农信全国首创“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丰收小额贷款卡和丰收创业卡,已发放150多万张,为大批创业初期的百姓和小微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针对农村青年、妇女、大学生村官等群体,提供贴息创业贷款,让许许多多的知识青年成为农民的创业带头人。如桐庐的程立娟,依靠农合行的10万元巾帼创业贷款开办了甲鱼养殖场,年销售额近200万元。在桐庐,还有1200多位和她一样的创业妇女得到了农合行的创业贷款支持,撑起了创业致富的“半边天”。

  浙江农信还创新推出林权、海域使用权、农信股权反担保等数十种抵质押贷款,让沉睡的资源变成流动的资本,有效破解农民和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担保的“老大难”问题。如绍兴瑞丰农商行,积极对接绍兴县印染行业集聚升级,率先推出排污权抵押贷款。绍兴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就以2975吨排污权抵押,获得该行贷款1190万元。慈溪农合行则突破以抵押为主的传统担保方式,创新推出链条保、扇形保等新型担保贷款,深受好评。

  深受惠

  打造便利快捷的服务体系

  浙江农信的服务体系,可用“勤、全、快”3字来概括。并且在多年的实践中,持之以恒,探索提高。

  “勤”,让农信金融服务无微不至。如果说老一辈浙江农信人,早上一头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脚泥水,背着挎包、拿着煤油灯上山下乡、走村入户,是交通条件所限,那当代的浙江农信人,则将其作为一种不朽的精神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自2009年起,浙江农信连续5年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累计走访农户833.04万户、企业40.79万户,建立农户档案565.67万户、企业档案17.03万户。同时,充分利用走访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和金融服务需求,努力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与千家万户对接,目前已评定信用户540万户、信用村(社区)1.56万个、信用乡(镇、街道)310个;优先满足信用户的贷款需求,贷款支持信用户119.97万户、余额1697.82亿元,其中发放农户信用贷款37.2万户、余额64.27亿元。如安吉农信联社实施“诚信彩虹”工程,农户凭录有信用信息的“彩虹卡”就能获得贷款,办理时间最快15分钟,已累计向6万多农户发放贷款60多亿元。禾城农商行对家庭农场也实行信用评级,予以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帮助辖区97户家庭农场圆了“创业梦”。

  信用工程建设营造了重视信用、创造信用和开发信用的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仅农户得实惠,银行本身也受益匪浅。如庆元农信联社开展信用村等级评定,一些欠款多年的“老赖”看到信用带来的好处,主动归还了贷款,该联社资产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余杭农合行和衢江农信联社开展“阳光信贷”,对贷款授信实行群众公议、流程公开、信息公示,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也促进了自身行风作风的改进。

  “全”,让农信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浙江农信4200多个机构网点,遍布全省城乡,无论东西南北,无论偏远的山区、海岛,都有浙江农信的网点在守望。即使在浙江最东边、远离大陆的东极岛上,也有普陀农合行的营业网点。作为岛上唯一的金融机构,他们坚持365天营业,提供基础的存取款等服务。如果没有这个网点,岛民就得坐3个小时的船,到沈家门去取钱、存钱。浙江农信近5万名员工、3万多名支农联络员,扎根基层,成为传递金融服务的使者。如宁海县永和村的王永安,在农信联社金融指导员帮助下得到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始了太阳花种植,并带动其他农户成立了太阳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达200余亩,成为乡里的致富新产业。

  那么没有网点的地方怎么享受金融服务?浙江农信也给出了答案——做农村金融的毛细血管网络。探索建立“错时+延时”、“人工+自助”的金融便利店,推进农信服务点进驻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至今,布设ATM机6295台、助农终端601台、POS机95792台,其中助农POS机1万多台,将基础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打通农信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对当地的人们来说,是最实实在在的实惠!如杭州联合银行和临海农商行,分别设立了“金融便利店”,提供存取款、理财产品购买、贷款咨询和受理,以及各项签约业务等一条龙服务,突破了传统网点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快”,让农信金融服务跨越时空。建成全省农信社统一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体系。客户轻点鼠标或是运用手机、电话,就可享受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金融服务,网上转账、理财、购物、缴费等功能应有尽有。针对用户终端趋向移动化的特点,又探索开办了手机支付业务。目前,电子银行已在浙江农信和120万浙江百姓之间架起了金融服务的快速通道。

  均受惠

  让金融阳光普照弱势群体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要求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而金融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具有再分配功能的重要公共资源,更加需要均衡配置。浙江农信重视并致力于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关注低收入群众等传统金融覆盖不到位的弱势群体,通过扶贫让利、免费代理、填补金融空白等措施,让他们均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

  ——让弱势群体均有发展机会。在众多银行追逐“黄金客户”“VIP客户”的竞争中,浙江农信仍一直在做弱势群体的金融扶持者。为解决贫困地区百姓创业资金匮乏难题,让当地百姓真正富起来,浙江农信近年来发放了5.6万户、18.92亿元的扶贫小额贷款;为不让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发放了1.44亿元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为能让百姓以更低的成本享受金融服务,加大贷款利率优惠力度,仅2012年就减息让利16亿元。如省农信联社与兰溪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捐赠150万元扶贫资金,指导兰溪农合行发放3200万元扶贫贷款。还牵线搭桥帮助村里成立了水果专业合作社,出资请来农技专家指导,真正授之以渔,增强了贫困村自我造血的能力。

  同时,浙江农信主动减免银行卡等16项服务费用,仅去年就免收费用5亿元,切实降低了农信金融服务“均受惠”的门槛,真正让老百姓“进得了银行”,“享受得起服务”。浙江农信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把农信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出资1亿元成立“浙江农信慈善基金”,出资赞助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2012年对社会捐赠达1.5亿元。

  ——让政策关怀均能传递到位。为能让党和政府支持“三农”发展的各项资金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浙江农信充分发挥网点渠道和人员优势,积极开展惠农资金的免费代理工作。不因代理业务金额小而不做,金额最小的仅有14.8元;不因代理业务范围广而不做,覆盖全省1500万百姓;不因代理业务品种繁而不做,涉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油菜补贴、库区移民补贴、种粮直补等45项政府性惠农资金。看似简单轻松的“3个做”,农信人不知要花多少时间与精力,无不体现着浙江农信人的为民心,展现着浙江农信人的惠民精神。它换来的是,真正实现让每一笔政策资金项目均能及时落实到位,让百姓及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如在温州瓯海,88岁的潘宝英老人以前为了领取每月130元的养老保险金,要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取钱,坐公交车来回两个多小时。自从瓯海农合行在村里布放了助农终端,她只要走上几分钟就能取到钱了。助农终端能办理查询、转账、小额存取款,满足百姓日常所需,特别是方便了农村老人领取养老保险金。

  ——让金融服务均无空白地带。国家领导人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享受基本的金融服务,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2008年以来,浙江农信以受命饮冰的事业心,无为难寐的责任感,担起了填补我省金融服务空白区的重任。通过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科技支撑等多种举措,于2010年率先完成84家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网点建设任务,占全省总数的53%。偏远山区海岛的老百姓,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方便取钱、安全存钱、快捷汇钱了。

  长受惠

  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在路上

  普惠金融造福百姓之路没有终点,浙江农信探索前行的脚步日趋稳健。

  如何把开展已久的普惠金融工作,升华到系统性、持续性、民生性工程的高度,有效对接“四化同步”发展,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这个时代的命题,成为摆在浙江农信面前新的课题。

  锐意进取的浙江农信人,当仁不让,果断担当。如今,在党的十八大春风吹拂下,在省领导的重视关心下,在广大老百姓的期盼中,在浙江农信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顺时降生,发展蓝图业已璨然绘就。浙江农信的普惠金融,就是要做到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让每一位浙江人都享有基础金融服务的权利,都享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

  未来3年,浙江农信将围绕“创业普惠、便捷普惠和阳光普惠”三大目标,开展“网络覆盖、基础强化、扶贫帮困、感恩回馈和创新升级”五大行动。到2015年末,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达到200亿元、3500亿元和3900亿元,惠及客户30万户、160万户和9万户;投入15亿元,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基础建设,建立农信便民服务点2.4万个,继续免收16项费用,让利于民15亿元;投入扶贫贷款30亿元,支持低收入群众脱贫致富。

  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与高度重视。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批示并亲自组织指导推动,更加坚定了浙江农信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的决心。

  普惠金融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她是所有拥有社会责任感的金融机构为之不懈奋斗的共同目标,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惠金融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繁杂,需要全社会特别是金融同行的共同推动和担纲。普惠金融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众所周知,普惠金融是世界性的难题,这项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及至挫折与责难不言而喻,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同样,浙江农信在普惠金融之路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需要社会各界多提合理化建议和关爱,使浙江农信能把好事做得更好。普惠金融路上,你我同行,注定热火朝天,越干越起劲。

  事业神圣而崇高,道路越走越宽广。浙江农信期盼并祝愿,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普惠金融之花早日开遍浙江大地,让金融阳光洒向蓝天下每一位勤劳的人们,让每一位浙江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创业普惠

便捷普惠

阳光普惠

——普惠金融工程解读

  创业普惠

  为创业者提供信用,不断培育壮大创业者队伍,进一步激活浙江人勇立潮头的创业热情。以“丰收小额贷款卡”和“丰收创业卡”为载体,推行农户贷款“一站式”、小微企业贷款“工厂式”、产业贷款“链条式”的“三式”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农民创业,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实现“普惠产品大众化”,努力做到符合条件客户100%得到金融支持。

  便捷普惠

  实施“丰收三网”战略,实现机构网、电子网和人员网的“普惠服务网格化”,全面打通我省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以“丰收村村通”工程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服务网络,积极全面开展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社保卡、公务卡、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种粮直补等财政业务代理和政府惠民资金代理收发,让广大城乡居民不出村、不出社区,就能得到金融服务,能及时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阳光普惠

  充分挖掘信用资源,体现信用价值,营造信用环境,实现“普惠信用价值化”。推进“丰收信用工程”,完善省、市、县三级信用体系,开展“银村、银农、银商、银企”共建,实现“整体授信、整体批发”。全面公开贷款种类、条件、价格、流程、政策等,实行阳光信贷。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宣传,实现“金融知识普及化”。坚持合理收费,做好扶贫帮困,继续实施减费让利,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普惠红利”。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浙江农信梦:让全省人民都享有基础金融服务 2013-07-04 浙江日报2013-07-0400010;浙江日报2013-07-0400011;浙江日报2013-07-0400017;浙江日报2013-07-0400016;浙江日报2013-07-0400018;浙江日报2013-07-0400019;浙江日报2013-07-0400020;浙江日报2013-07-0400021;浙江日报2013-07-0400034;浙江日报2013-07-0400033;浙江日报2013-07-0400036;浙江日报2013-07-0400022;浙江日报2013-07-0400023;浙江日报2013-07-0400028;浙江日报2013-07-0400024;浙江日报2013-07-0400027;浙江日报2013-07-0400030;浙江日报2013-07-0400025 2 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