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浙大社入选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电子书,未来读者床头书

  本报杭州7月2日讯

  记者 童桦 通讯员 刘瑾

  今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名单,浙江大学出版社成为进入的20家图书出版单位之一与3家大学出版单位之一,也是我省唯一入选出版社。

  “以项目驱动、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主导型社会化应用”为数字出版发展模式,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数字学术、数字营销”四大业务推进数字化转型新格局,这是浙大社自2007年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之后总结的“数字攻略”。在这一方略下,浙大社取得了2010年数字出版销售突破1000万元,2011年突破2000万元,2012年攀升至3083万元的好成绩。

  业绩的连年增长,是浙大社在数字出版这块处女地中辛勤耕耘的结果。“现有的数字设备平台上,都有浙大社图书的身影。”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兼数字出版中心主任金更达告诉记者,社里不仅在亚马逊Kindle上为读者准备了1000余册电子书,也在苹果Ipad上开发了3款名为“求是书城”、“求是教材”、“求是培优”的图书应用。“拥有600余册图书的‘求是书城’应用已经被下载8000余次,囊括高校教材的‘求是教材’也有近4000次的下载,受到用户的欢迎。”他介绍道。

  浙大社在数字出版上的亮点,可以被视作传统出版社在读者阅读方式逐渐转向数字化这一趋势下的成功转型。毕竟,随着前些日子当当、京东之间的免费电子书大赠送活动的落幕,以往还处于鸡肋地位的电子书已经一跃成为读者最为关心的名词,拥有优质电子书资源的出版社也成为各大电子书阅读器争相吸收的对象。由此看来,由亚马逊Kindle在此前牵出的众多电子书阅读器之争直到今天仍在上演新戏,也就不奇怪了。

  “好像有一股风把我吹向了电子书,要知道我以前都是在看纸质书的。”网友“嗨皮的妞”的话语,是有一定道理的。电子书之所以成为读者眼下的宠儿,其实并非是某一方之功。作为内容方,许多出版社都在近几年完成了自身图书的数字化,为当下的局势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作为渠道方,各大网络书店也开始认识到推销成本更为低廉的电子书,是招徕高点击率的绝佳方式;作为终端方,各大电子书阅读器也纷纷升级自身配置,在博得读者喜爱的同时也扩大了用户群体。

  “前几天在京东商城上的‘买纸质书送电子书’活动就得到了不错的反响,销售额也翻了一番。”金更达说,现在包括当当、亚马逊在内的网络书城会更加主动地寻求和浙大社的合作,并为其制作专属页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阅读基地也和我们达成协议,给了我们一个电子书发布平台。”

  目前,浙大社已有8000种电子书,内容涵盖“经管”、“人文”、“社科”、“文学”、“教材”等十余个大类,这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记者在“求是书城”里看到,大多数新书的定价都在6元,且这些电子书都已被制作成各个平台通用的Epub格式,读者不需要繁复的转换工作,即可多平台阅读。

  尽管浙大社在数字出版上的阶段性成功得益于其专业性以及拥有的高校资源等优势,但该社近5年来对数字出版的探索仍能给广大出版社以启示,即在拥有大量电子书资源之后,又该如何找到目标读者,并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社里现在仍处于转型阶段,我们将要上线一个出版平台系统,为内容的进口,即作者提供更好的数字等服务,也将会继续拓宽出口,形成数字业务格局产品线。”

  在许多人看来,以如此规模发展的电子书,将在5年后独领风骚,并很有可能成为读者的床头书。你的看法呢?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电子书,未来读者床头书 2013-07-03 3090012 2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