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钱江涌动创新潮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创新驱动创新强区纪实

  钱江涌动创新潮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创新驱动创新强区纪实

  仇欢 应明 白赟

  驱车从杭州市中心体育场路出发,上行至秋石高架,一路向北,穿半山隧道,30分钟便到达了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

  这里,南接杭州临平副城,西靠超山景区、塘栖古镇和丁山湖湿地,北依京杭大运河;山水、林木、低碳建筑,构筑了一个绿色的开发区。

  这里,创新的基因触手可及。目前已成为杭州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首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省级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示范区、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这里,坚持把创新驱动放在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核心地位,着力构建“3+3”特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活力创智谷、低碳科技城、生态宜居地”。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集聚;杭汽轮总装、中化蓝星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运达风电、贝因美、中瑞思创、帷盛太阳能……一家家优质企业在落户;九龙仓、野风……以中央商务区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这里,还有更多的梦想正被创新撬动。

  正如钱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戚建国所说:这条逐梦之路,就是一条基于知识创造、技术转移创新、科技企业培育和成长,以及产业发展壮大的内涵增长之路。我们要更主动地贯彻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在转型升级的竞技场上,用创新的力量,放飞梦想,用创新的成果,实践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

企业:创智谷里藏龙卧虎

  走进钱江经济开发区的杭州麦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门口的展厅陈列着公司的主要产品,红外带通滤光片、红外截止滤光片、红外减反滤光片……如果不是听研发人员介绍,很难让人相信这些不起眼的微型部件浓缩了那么多的高科技精华,广泛应用于环保、生物医药、安防、航天、气象等领域。

  这家成立仅6年的年轻企业,每年能创造20多项发明专利,目前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著名的红外滤光片专业制造商和专业研发公司,并受邀成为全球最权威的物联网传感技术协会——德国AMA的第一个中国会员。

  今年4月,麦乐克在东京建立了继德国、北美之后第3家海外机构;10月,公司还将与钱江经济开发区等举办2013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国际物联网传感技术高峰论坛。从硅谷回国创业的公司负责人吕晶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我的梦想是以红外敏感核心元件为主导,发展物联网红外传感产业链,在钱江经济开发区形成新的优势产业集聚。”

  创新之梦不仅属于麦乐克一家。

  走进钱江经济开发区新能源行业龙头——运达风电,这家国内少数掌握风电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代表国内领先水平的风电企业,已有数千台风电机组稳定运行于全国40多个风电场,装机容量近200万千瓦。其在开发区建设的风力发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浙江省首个依托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投资1.5亿元,预计年内就将建成使用。企业有关负责人自豪地说:“建成后,它将成为风电技术领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产业技术服务的基地。”

  产业潜力决定了一个开发区的发展张力。

  钱江经济开发区开辟新型产业蓝海,以重点培育的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以都市型机会产业为补充的“3+3”特色产业体系。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杭州市节能环保产业核心基地”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引进了清华同方环保设备南方区域总部项目和杭能生物燃气制备项目;专注于太阳能电站支架与跟踪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帷盛太阳能科技,目前已成为国内光伏安装行业龙头企业,占据了国内市场的30%;以运达风电为龙头的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项目也相继建成投产。

  高端装备制造业势头良好。国内海水淡化龙头企业——中国化工集团蓝星总公司投资6.5亿元的国内最大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开工建设。杭汽轮公司投资18.4亿元的汽轮机总装公司项目建成后产值将突破50亿元。

  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显现。LED国家级检测中心成功落户,以中为光电、柏年光电为龙头的一批LED企业相继进入开发区。由国际著名动力与燃料电池专家王朝阳教授领衔的万好万家大功率、高能量动力电池项目进展顺利,生产基地年内将建成投产。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成功引进中瑞思创RFID标签产品研发与生产项目、瀚融云计算服务平台等项目,重点培育发展其中的“高端环节”和“低碳项目”。

平台:创新载体全面升级

  钱江经济开发区将自己定位于一个低碳科技特色开发区,最终将建成一个“工业共生、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正是这一高标准定位,让它对引进的企业和项目有着严格的要求,始终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引进企业的亩产值必须在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必须在每亩300万元以上。

  “绿色”、低碳的定位与独特的“园中园”模式相结合,打造了钱江经济开发区独特的创新发展平台。目前,开发区已建成投产了创新创业产业园、中节能产业园、万华科技园,引进约60家科技企业。今年,开发区一方面加快创新创业产业园二期、新加坡低碳科技园、九联产业园等在建产业园开发速度,并同步推进招商工作;一方面还将重点打造LED封装检测、婴童产业及金融孵化、电子商务、医疗器械、云计算增值服务等五大产业园,有效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有机结合。

  龙头企业也加速打造“园中园”,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戴上口罩、脚套,穿上白大褂,我们进入了杭州中翰盛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家高科技企业从2011年3月拿地至今已建成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的新厂区。在新厂区内除了自己的生产线,企业还将打造一个生物医学产业园,包含生物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

  在钱江经济开发区内,紧挨着兴元路,可以看到一个造型别致的建筑群,这就是由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建造的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它致力于通过引进节能企业、环保设备研发制造、节能建筑等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项目,打造成集产学研相结合、设备制造、科研和循环经济功能于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就在这个绿色“园中园”里,浙江省首座2兆瓦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已经投产,这是目前国内屋顶最大的高效薄膜、晶硅复合型光伏电站。产业园的标志性建筑“绿色建筑科技馆”,采用建筑物自遮阳系统、被动式通风系统等智能节能系统,集成国内外各种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节能效率逾70%,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美国USGBC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铂金级项目。目前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首期150亩基本建成,引进了一批低碳环保型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被认定为“浙江省小企业示范基地”。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目前,开发区累计拥有市级以上技术中心9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技术中心各1家,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37.5%,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4%。2012年,工贸收入、工业投资、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4项指标增幅都在30%以上。今年前5个月,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贸收入、规模工业销售等指标增幅在30%以上,浙商回归实到内资完成年度计划的163%。

政策:1个亿,50条举措

  6月,经过1年多精心筹备,钱江经济开发区与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杭州高科技担保公司合作建立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池,授信总额逾1亿元,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不用互保、享受基准贷款利率。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一直以来,钱江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在引导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自主创新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今年5月,开发区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强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决定》和50条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强区建设,力争在3年内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引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决定》提出:到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国家、省、市级研发中心达到75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43%。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钱江经济开发区从今年起,每年拿出1亿元,相当于目前全区财政收入的1/5,作为科技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专项资金设置了科技进步奖励、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技术创新企业奖励、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奖励以及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安家补助等。

  同时,为激发整个开发区的创新活力,该区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努力建好“青蓝计划”试点基地。与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各类院士、博士后、研究生工作站,鼓励高校教师、学生来开发区开展创业活动,借助大院名校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共建创新载体。

  创新的核心要素——人才更重要,要为他们提供创新的土壤,充分激发人才的价值。钱江经济开发区强化人才为本,不断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同时,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办法,加快推进开发区人才房工程、钱江外国语学校等项目建设,妥善解决人才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险等事宜,为人才在这里创业创新免去后顾之忧。

  创新未有穷尽,不久的将来,这里必将诞生一座以人为本、低碳绿色、产业高端、生态宜居的特色科技新城。

  今后几年是钱江经济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总体发展定位是:围绕“一个目标”,力争“三个领先”,打造“五型开发区”,将钱江科技城建设成为杭州市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以人为本、低碳绿色、产业高端、生态宜居的特色科技新城。

  “一个目标”是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领先”是力争在新兴产业集聚度、创新活力集成度、协调发展和谐度3个方面在杭州乃至全省领先;“五型开发区”是指打造实力型、活力型、魅力型、潜力型、合力型开发区。

  链接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钱江涌动创新潮 2013-06-28 浙江日报2013-06-2800006;浙江日报2013-06-2800007;浙江日报2013-06-2800008;浙江日报2013-06-2800013;浙江日报2013-06-2800017;浙江日报2013-06-2800014;浙江日报2013-06-2800027;浙江日报2013-06-2800028 2 2013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