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临安:绿色,生态价值观的底色

  临安:绿色,生态价值观的底色

  临安,一座拥有绿色生态文明的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气质,无与伦比的美丽,让你流连忘返——

  天目山的青翠,青山湖的灵动,太湖源的清澈……吴越大地的灵秀孕育了临安;青山连绵、绿水回环,因绿而美、因绿而富、因绿而名……生态至上的文明浸润着临安。

  “生态”始终是临安的最大特色、最响品牌、最强优势。首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市,第三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这些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荣誉,闪耀在临安的践行生态建设之路上。近几年来,临安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以其生态价值观、绿色竞争力,撬动着“美丽之梦”的杠杆。

  从践行“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到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再到生态建设四大行动,一座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品质临安已然呈现在浙西大地。

  观之今日临安,绿色格调就是其城市的内涵、品质发展之魂。

  环境观:

  真山真水真空气

  进入临安,便是进入了清新的世界。临安全市5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及4个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连续三年达到340天以上。

  一城好山水、一城好空气,这就是临安留给后人的财富,也是临安环境观的最终价值体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对临安来说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份使命,护水是临安生态文明建设的首善之举。去年7月,临安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除磷脱氮工程在青山湖畔动建。这也是国家与浙江省签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中的减排项目之一。其工作原理,将目前排入青山湖水库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先行导入多个净化池,经20多种水生植物去污净化后再实施排放。该工程启用后,排入青山湖的尾水将进一步去除氮、磷、化学需氧量、重金属及难分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洁净度将由目前的一级B标准提升为一级A标准,更有效地维护了下游的水环境安全。临安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除磷脱氮工程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临安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一次华丽蜕变。

  除了污水处理工艺的革新,自去年起,临安主城区污水管网已悄然延伸了15.45公里,13个集镇累计新铺设了26公里。污水处理厂的新、扩建和管网延伸,将大大提升临安的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为临安推进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提供基础保障。

  葳蕤的鸢尾,绿毯般的浮萍,葱郁的美人蕉……时有蜜蜂三五,蝴蝶翻飞。这并不是一块简单的植物地,而是位于锦北街道泥川村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村里家家户户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就用来灌溉作物,既让环境美起来了,也实现了循环利用。”村党支部书记郑校林介绍道。临安298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像泥川村那样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锦溪、苕溪、马溪是流经临安城区的三大主干流,也是临安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景观水系。为精心呵护临安城区的水环境,2012年以来,临安先后8次对“三溪”沿线工业企业开展执法检查,15家企业被勒令限期整改,确保了“三溪”水质的持续改善和出境断面水质的持续优良,真正实现“一江清水出临安”。

  临安建设了机动车尾气简易工况法检测线,并对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了提升改造,目前,临安的PM2.5数据已经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根据新的空气质量标准(AQI)计算,2~4月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74天,达标率为83.1%,空气质量指数为77,在杭州市地区排名位于前列。

  处于浙西山区的临安,具有丰富的森林空气。“让森林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自然”,一直是临安人推进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梦想和追求。临安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坚持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主,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使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和有“浙西之巅”之称的清凉峰不但成为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的聚集地,也是梅花鹿等濒危、珍稀物种的集中产地,更成为浙江西部的天然氧吧。

  “山水有诗意,人景共益彰”,演绎着“森林城市、诗画江南”,“绿色家园、生态经典”的意韵。

  经济观:

  自然禀赋的竞争力

  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在东部海岸线上建立起来的山地文明,探索着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的“临安模式”。

  大树华盖、风景旖旎,生态优势独特,但也使这片土地的发展受到环境容量和资源要素的制约,画笔只能在这幅自然山水画中铺陈,而不能损毁它。

  临安承诺发展工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置于发展工业之上,将着力打造低碳型、高端化产业。依法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培育一批低碳发展模式企业和废水零排放企业。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有人说,因为竹子,所以很临安。竹子就是临安的魂。

  “竹子一条龙,吃穿不愁穷”。竹产业是临安林业经济的一个层面,是临安竹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竹农致富的“聚宝盆”。

  走进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的竹种园,你会发现竹子身上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里,有世界最小的竹——翠竹,有形状奇特的竹——佛肚竹、龟甲竹、方竹,有千古流传贵妃滴泪的斑竹,有绿叶婆娑、光彩夺目的紫竹,有色泽艳丽的竹——金镶玉竹、菲白竹、菲黄竹、黄纹竹……竹种园负责人王安国教授告诉我们,如果能深入了解竹子,加以合理种植和经营,它能为生态经济和生态保护带来更多好处。临安竹种园占地面积1500多亩,收集各类优良观赏、笋用竹种170多种,这里为临安竹子经济注入科学理念,实现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据介绍,竹子和其他植物相比,吸收二氧化碳和保持水土的功能都更强。发展竹子经济,无疑能进一步促进临安生态文明的建设。

  众所周知,临安有两棵“摇钱树”:山核桃和竹笋,香榧是被重点扶持的第三棵“摇钱树”。

  最初,在临安香榧树的树冠上,蹦出一个极为专业的词:林分质量。“林分”指森林的内部结构,造混交林,可提高林分质量。这一发现使连按的山民们从“卖山头”到“卖山货”,再从“卖生态”转型到“卖空气”,这官方用语叫“碳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这个过程称为“汇”。把捕捉到的碳拿到碳交易市场上去卖,就能创汇,于是“汇”字有了第二层解释。

  临安市是全国首个“碳汇林业实验区”,通过碳汇造林、森林抚育经营增汇等途径,深化碳汇林业试验区建设,同时借助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碳汇交易平台,积极探索碳汇交易试点和林业碳汇与工业排放额的抵扣机制。

  如果说《卧虎藏龙》将浙西竹林推销给全中国,而临安将竹林的碳汇功能推介给全世界。

  临安还以自然生态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带动了一大批集自然保护、生态观光、“农家乐”休闲旅游、体验传统生态农事活动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综合体项目,成功创建“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河桥古镇荣获“长三角最佳慢生活古镇”殊荣。

  生态建设也丰富了临安的旅游内涵。建设特色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和休闲产业基地,提升旅游业收入和第三产业占比,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此外,还进一步发展高山蔬菜、高山茶叶、香榧、竹笋等一系列农产品生态基地,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形成竹笋、山核桃、茶叶等为主的农产品产业体系。

  社会观:

  生态文明共享富丽

  生态文明的要义是人类文明程度的质变性升华,而不仅限于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

  为高起点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临安专门委托北京大学编制《临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请有关专家反复“会诊”打磨,几易其稿,目前已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组织的评审。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纲领确定后,临安又着手编制《临安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它是临安通往生态文明的行动宣言。

  临安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统筹协调作为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的科学方法,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的核心动力,着力构建高端化低碳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增强生态文化软实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是实现社会生存方式和人的行为方式的转变。行为的转变有赖于意识形态的持久引领作用。

  因此,临安通过环境教育基地和“绿色”创建,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居生活,进一步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结合新时期临安精神的提炼,将生态文化与临安精神相融合;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以西天目抗日根据地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以东西天目山、玲珑山等儒、道、佛文化熔于一体的“宗教文化”(黄色文化),以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文化相融合,不断丰富生态文化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城乡之间和区域内外协调发展。构筑生态文明之城的“细胞单元”—— 生态文明村(镇、街)的创建工作正在临安乡村蓬勃开展。据了解,临安已有10个村成功创建临安市生态文明村;8个村成功创建杭州市级生态文明村;2013年临安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市的建设,培育生态文明镇(街)3个、生态文明村10个。

  层叠起伏的竹林,溪水潺潺的青山,粉墙黛瓦的农居……穿行于临安,如同遨游在绿色海洋。竹木掩映下的太湖源镇临木村里,河畔绿树簇拥,河中溪石叠趣,游人嬉水玩乐、下棋闲谈。在村里行走,能发现各种“绿色”设备:太阳能庭院灯、草坪灯,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水循环生态厕所……农户小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生活垃圾都打包放在垃圾房内,生活污水都纳管进入微动力污水生态处理池。

  沐浴着田园和森林气息的乡村,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崭新姿态,与现代化生态城区紧密结合在一起,同呼吸,共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之花的绽放,成就了临安的“诗意山水”、“生态经典”。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临安:绿色,生态价值观的底色 2013-06-28 浙江日报2013-06-2800011;浙江日报2013-06-2800019;浙江日报2013-06-2800015;浙江日报2013-06-2800012 2 2013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