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重访震区

  陈悟宪

  5月10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从萧山机场出发。比5年前的赴川日,早了一天。

  2008年5月11日,傍晚我到达四川卧龙熊猫基地。12日上午参加浙江新安化工公司认领奥运熊猫仪式,午后即启程返回。下午2时28分,刚过映秀的百花大桥,便遭遇地震。随着大地突如其来的剧烈晃动,山上大量巨石滚落,我们乘坐的商务车即刻向路外侧翻,我们8位乘客全被压在车内。天空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车子,成了禁锢我们的钢铁囚笼,在乱石砸击下越来越扁,我们被挤压得没法动弹……坐在直飞成都的飞机上,当时惊险的一幕,仍那么清晰地再现于眼前。

  一路的新貌美景,一路的笑脸迎候,一路的握手拥抱,我们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深情厚谊。绵阳市委书记罗强,广元市委书记马华等,像兄弟一样迎接援建者们“回家”。在恢复重建的艰苦岁月里,他们分任广元市的书记和市长,与我省的援建者们结下了兄弟情谊。

  老友相见,分外亲热。沉稳内敛的罗强,竟激动得连讲话也有些哽咽:“在我们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浙江亲人来了。”他高度评价浙江把青川当成本省的一个县来建设,做到了真情援建、科学援建、高效援建……

  马华连用3个“永远不会忘记”,来回顾那段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激情岁月,称广元人民对浙江人民“心中充满了感动、感激、感恩”。

  我与罗强、马华等也很熟悉。作为报社的一位参援记者,在震后的第76天,随省援建指挥部奔赴青川。在余震最多的艰险环境中,夜以继日战斗了2个多月。这是一段终身难忘的岁月。此后两年的5月,我又两赴灾区走访。援建快结束时,应省指挥部的嘱托,我负责编辑了记述援建的《激情岁月》一书。

  此后的两天中,我们走访了青川城乡,参加了县城感恩广场的纪念感恩活动。

  县城是全新的,乡镇是全新的,所有的村庄也是全新的。从满目疮痍到美丽家园,青川的变化翻天覆地。当地人说:“社会发展水平至少提升了20年!”

  感恩广场上空回荡着《浙江青川心连心》之歌:“援建的亲人,我要亲切地告诉你,大家庭里是兄弟,患难相逢只因是缘……浙江的亲人啊,我要亲切地告诉你,你为我们日夜操劳,青川人民永远记住你……”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我想,这个浙江人民,也包括我们浙报集团。援建的3年中,集团次第选派了10多位记者赴青川工作。

  我去了北川、汶川。还有个必须到的地方——山城茂县。这里,有我的救命恩人——顺克富、梁兴罗。这也是我此次来川的最重要内容。

  他们住在县城凤仪镇旁的山腰上。两位羌族农民早就在家等候。来到阔别3年的兄弟家中,大家非常欣喜,分外亲热。

  老梁还是这个模样,淳朴精干。老顺看上去瘦了些,但还是那么豪爽侠义。他70多岁的母亲,一身羌族服饰,一眼就认出了我。“感激你养了个好儿子,他了不起!”我送上阿克苏红枣,祝福她长命百岁。老顺的妻子,朝我笑笑表示欢迎。她前年患尿毒症,幸得姐姐匹配给一只肾,起死回生。现在身体不错,能做些轻微的劳动。“你会好好的。”我对她说,因为你有个正直勇敢的好丈夫,好人有好报的……

  老顺说,作为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每年还能领一笔钱。这不,还新建了几间楼房(尚未装修),三面围起了一个小院落。

  老梁的家条件更好些。因征地拆迁得了一笔钱,他们新造了一幢小洋楼。家中的陈设也像城里人一般。借着夜色中的路灯,他的岳母与邻居们在屋外跳羌族舞。

  顺、梁两家人,特地合备了一桌丰盛的羌家菜,留我们在顺家吃晚饭。高度的土酒,和着羌族土菜,回忆救援经历,以及此后5年的交往……难得聚首,我们都很兴奋。

  席间,我们自然要提起另一位恩人郭小东。他们与郭因救我们而相识,结为义兄。因忙于在老家小金县做生意,没法一起来相聚。邻近西藏的小金县,离茂县还有几百公里,我也没法过去。这位善良的藏族汉子,与我约好,在成都相会。

  汶川的映秀镇,也是我念兹在兹的。

  今日之映秀,无比美丽的一座羌族新镇,已让我没法相认。作为外界进出九寨沟景区的历史重镇,又变得非常繁华。唯有镇中的漩口中学,还是震后的惨状,依然原貌示人。

  镇外的百花大桥残骸,仍然横卧在岷江边,似乎在默默地诉说地震的惨烈。它的旁边,新百花大桥跨江而过。过桥百多米,便是我们当年的遇险地。再次前来,我已经难辨确切的翻车处。公路几经整修,加高增实了许多。但这山势的陡峭,是改变不了的。

  山下的岷江,水流湍急……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19 重访震区 2013-06-28 3061018 2 2013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