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平湖港中村菜农用手机“管大棚”

  (之二)

  随着朱增珍在手机上“指指点点”,十几秒钟时间面前大棚的卷帘就开始徐徐地卷起,阳光顺势照进了大棚。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纤瘦的24岁大学毕业生竟一个人管理着2个面积达10亩的大棚。

  不过,朱增珍告诉笔者,这两个大棚管理起来并不费力,其原因在于运用了信息化的手段。她说,一部手机就能让她知道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原本一个劳动力需要花半个小时完成的卷帘或者关帘,现在只要在手机上轻松一点,大棚的帘子就能自动开合,大大减少了劳动力和时间。当地农民称,以前,管理同样一个大棚至少需要4个劳动力。如果遇上大风大雨,关闭卷帘的时间长还可能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但是现在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大棚内还安装有传感器、自动洒水装置等,除了在手机上查看大棚内情况之外,朱增珍还能在办公室的终端上进行远程监控。位于平湖市广陈镇港中村的百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卫星说,智慧大棚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他劳动力成本的支出。

  像朱增珍一样的新型农民在百玫生态农业园有45位,其中大学生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管理着150个大棚,面积达1200多亩蔬菜基地。笔者看到,西装革履的装扮并不妨碍徐卫星在大棚间随意穿梭,因为整个大棚环境干净卫生。而频繁出入大棚的朱增珍其装扮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并没有大的区别。智慧农业让穿着皮鞋管理作物成为了现实。

  徐卫星称,两个智慧大棚内一年四季可种植黄瓜、番茄、天葵等十几个品种的蔬菜,去年的产值达35万元。2013年,截至4月初产值已达12万元。这位曾经的房地产老板转行做农业之后,大手笔地租下了港中村上千亩土地,开始建设他的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农业园。在他看来三生融合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他大胆地在自己大棚里融入了“智慧”的元素。这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据徐卫星介绍,智慧大棚的技术是由中国电信浙江公司支撑。智慧大棚除了减少劳动成本、省时、省力的好处以外,它还能让人真正吃上绿色食品。徐卫星称,他的两个智慧大棚内都是无公害种植,蔬菜和瓜果不含任何农药,可以放心食用。说着,他直接到田间摘下几根黄瓜递给身边的人品尝,随后自己也嚼了起来。“这黄瓜还真有点甜”,一旁吃黄瓜的人笑着说道。

  平湖港中村菜农用手机“管大棚”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平湖港中村菜农用手机“管大棚” 2013-06-27 浙江日报2013-06-2700012;浙江日报2013-06-2700007;浙江日报2013-06-2700011;浙江日报2013-06-2700008;浙江日报2013-06-2700006;浙江日报2013-06-2700009;浙江日报2013-06-2700010 2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