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服务,擦亮江干党建“金名片”

——江干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巡礼

  服务,擦亮江干党建“金名片”

  ——江干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巡礼

  白丽媛 周邱忆 康伟锋 舒也文

  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

  江干区,是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标志性地区。

  如今,在这片城市化推进任务特别繁重的热土上,1931个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拓展服务方式,26996名党员争相承诺,深入基层践行闪光言行,一项项党员服务承诺,一个个党员服务中心,一次次用心用情的走访倾听……铺开了一幅幅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美丽画卷。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赋予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近年以来,江干区以完善服务网络为重点,以强化服务考核为动力,以创新服务品牌为载体,以实现服务长效为关键,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江干特色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金名片”。

  “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就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江干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一系列党建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进一步优化了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动力和活力。

  值此建党92周年之际,我们走进江干,回眸近年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并以此向党的生日献礼。

党建共建同心圆: 服务网络区域化

  场景一:家住采荷街道的小蔡前段时间因车祸住院,刚出院就发起愁来,因为康复治疗要靠医师和设备,但她家住6楼,每次出门很不方便。邻居大妈带来的好消息让她舒展了愁眉:省民政康复中心参与了街道的“党建共建同心圆”实事项目,在核实了小蔡的情况后,将安排医师定期上门,让小蔡足不出户,在家就能接受标准的康复治疗。

  作为“同心圆”项目的发源地,采荷街道定期组织召开党建共建联席例会、小组会和协调会,各成员单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先后完成或启动了40多项民生实事。今年街道又有了“升级版”的“同心圆”实事项目库,这个项目库由64家共建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合力开展“春风常驻”为民服务、凯旋路70号创意产业园等七大实事项目,涉及产业、民生、社会管理等6大领域,通过党建引领,形成资源整合、复合推进、服务民生的整体效应。“同心圆”项目正是江干区搭建“区域化”大党建服务网络的一个缩影。

  区域化大党建是江干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品牌项目。当前,随着铁路东站枢纽的投入启用、“三大新城”的加快建设,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涌入,如何进一步服务好大院、大所、大企,以区域化的理念推动党的建设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凝聚党群组织、两新组织、市直部门的合力,为江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近年来,江干区对区域化党建工作进行了三个层面的探索。

  在区级层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建设了区域化基层党建工作综合体,健全了区、街镇、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完善了协调交办机制,开设了“三网两系统”信息发布平台,搭建了“E网之家”、民情邮箱等互动流动平台,增强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合力。在街道层面,建立了党建共建工作代表会议制度,实行“一会一委五小组”三级组织体系,采取“成员单位支持、社区适当投入、街道合理匹配、党员群众受益”模式,推进党建共建项目化建设,切实推动实事工程有序推进。在“两新”组织层面,用区域化的理念统筹推进商务楼宇、科技园区、特色街区、小微型企业4大领域的党建工作双覆盖,实现了全区4394家非公企业和201家新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

  通过开展区域化大党建机制,实现了以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带动民生改善、带动区域发展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全区先后启动完成了“万民党员大轮训”、“四位一体”非公党建工作、“校园心防工程”、家庭康复诊疗室、“第五立面”改造等民生实事项目140余项,制订了R&D扶持计划、“自主创新·节能减碳”扶持政策等项目50余项,真正让群众看到了实惠、享受到了服务。

先锋指数:服务考核指标化

  场景二:“10日,进言社区南大门人车混流,希望物业部门强化管理;11日,帮助三区9幢居民修好破损的水池;20日,帮助四区26幢6楼住户修抽水马桶……”随手翻开记载了1年多的笔记,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党员马学军的活动排得满满当当。

  热心服务老百姓的党员不止老马一人。在江干区试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评价管理体系——“先锋指数”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一步兴起了主动服务群众的热潮。

  “先锋指数是一把标尺,她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责任。”闸弄口街道的一位社区书记在“党员先锋大家评”活动中深有感触地说。她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闸弄口社区三支部党员鲍大姐,在退休后的几年时间里,坚持为社区老年人定期免费上门理发,因为默默无闻,知晓的人很少。但自从开展先锋指数活动以来,她月月都被评为“先锋之星”,在街道的“先锋网站”上作为“先锋典型”进行宣传,此后鲍大姐的干劲也更足了。

  立足于把好党员的日常管理关,夯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江干区从转型过程中党员结构多元化、管理复杂化实际出发,创新设置了党员先锋指数评价管理体系,自2012年4月以来,先后经历了闸弄口街道的试点、全区推开、分领域深化推广三个阶段,目前,先锋指数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评价体系。

  先锋指数如何考评?在评价标准上,江干区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五大领域《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参考标准》,对党员带头示范作用进行定期考评,形成学习、服务、业绩、守法、品行“五大指数”,重点考核服务指数,比如社区党员重在考评如何服务社区建设,机关党员考评侧重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情况,两新组织党员重在考评服务企业生产发展……在评价程序上,由党员所在党支部负责组织实施,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评定的程序进行,每季度评定一次,年末开展总体评价。季度、年度总体考评得分将进行公示,并反馈给党员本人。在评价结果运用上,根据考评结果,评选出优秀党员、先锋党员、合格党员、警示党员和不合格党员五个等次。对优秀党员和先锋党员,将作为评先评优的优先对象;对合格党员,将加强教育培训;对警示党员,党组织将进行谈话诫勉;对连续两年年度定级为警示党员的,将按照组织程序处理,畅通党员的“出口关”。

  到目前为止,全区有1500余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推广,先后建立了“金点子”先锋社团、“翰墨书画社”等先锋社团330余个,开展便民服务4500余次,受益群众达到23000余人次。大家有个共同的感觉,这种“一人一事一积分”的指标化考核,在量化差距中,实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推动党员踊跃投身到一流中心区建设各项工作中来。

“进万家门 访万家情”主题活动:

服务载体品牌化

  场景三:最近,住在笕桥浜河社区原筑壹号附近的居民很开心,因为公交车要开到家门口来了!尽管附近有101、69等线路,但是社区周围却没有公交停靠站。眼看着9月份黄家小学就要开学了,孙子怎么去读书让家住附近的王大爷犯了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今年开展的“双万”主题活动中,在江干区“双万”办的协调下,经杭州市建委、市城管委等8个部门研究,决定在小区附近增设公交站点,预计到今年8月底,将有一路公交车经停小区门口。

  自2011年以来,江干区的“进万家门,访万家情”主题实践活动已经足足开展了三个年头,广大干部走街串户,一家一户问计民生早已成为江干一景。今年的活动,比起两年前更加深入细致。

  在走访对象上,突出三类人群。第一类是计划拆迁户、回迁安置户,第二类是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等高层次人才以及浙商回归企业、规上企业,第三类是困难户、困难(老)党员和重点走访户。

  在走访形式上,采用“1+1+1+X”组合的形式走访。由1名区级机关干部,1名街道(镇)干部,1名社区(村)工作者组成“三人走访小组”,在20天时间内,走访不少于10户(企业或家庭)。

  在走访方法上, 要用“六步工作法”,进户入企时要“六问六看”,到了社区、村,要看基础设施情况,到了企业,要看企业生产车间情况。不光要看,还要问,问身体健康,问群众工作,问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及时掌握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同时,在走访过程中,对收集的各类问题,能当场解释的要当场处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由组团单位内部协调解决答复,如果组团单位也不能解决,将集中交转区有关职能部门,确保“一事一例一反馈”。

  活动中,各组团实践摸索了一批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其中,闸弄口组团的“一片双联三结合”走访举措、凯旋组团的“六夜六制”住夜值班制、采荷组团的社区建设指导员“六个一”制度、四季青组团的“星期三群众访谈日”制度、笕桥组团的“听问送处帮”五字走访法、彭埠组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九堡组团的“双万”活动促拆迁安置法、丁桥组团的“月月三落实”干部考评办法、科技园区组团的“助推四开”企业服务机制等经验,都为江干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开拓了思路、提供了抓手,促进了干部联系服务工作的长效化和实效化。

  今年的“双万”走访活动,实现了三个100%:参与走访干部3715名,参与率100%;走访对象累计11732户,入户率100%;活动收集问题意见3179个,实现解决率100%。

  值得欣慰的是,据江干区统计局《关于全区“双万”活动满意度调查情况》显示:92.6%的居民认为开展“双万”活动很有必要,对服务态度满意率93%,对处理结果满意率为84.2%,得到了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663”工作法:服务联系常态化

  场景四:最近,江干区凯旋街道多了一通“86480123”的民情专线,辖区居民房子漏水了,家里断电了,小孩子读书没法解决了……都可以通过打电话、发邮箱等形式,反映诉求。除了白天,结合近期开展的住夜值班制度,还将开设定点“夜接待”,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记录后续跟进,进行“一事一议”。

  这是江干区在“双万”集中服务的基础上,设置的常态化、长效化的服务载体,名字叫做“663”的工作机制。所谓的“663”,就是以“片组户”民情联系为依托,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六联”制度,完善民情沟通“六式”渠道,搭建问题解决反馈“三大平台”。

  “六联”就是由街(镇)领导班子、机关干部、社区干部以及两代表一委员六类不同人员,分别联系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并一一对应责任关系,通过定岗、定点、定量,使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形式更加固定、对象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明晰。

  “六式”就是通过“上门走访”听民情、“服务专线”畅民情、“定点接访”释民情、“现场办公”研民情、“温馨客厅”议民情和“专题调研”析民情,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联系,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民情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

  “三平台”就是按照“层级负责、分类处置”的原则,搭建问题解决反馈“三级平台”,即片组一级平台,社区二级平台和街(镇)三级平台,同时组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六大专业服务团队,形成上下联动、服务联办、团队协作的良好局面。

  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468条,目前已解决反馈1245条,通过日访周理、季决年评,从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上确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及时推进,真正打造了一条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服务,擦亮江干党建“金名片” 2013-06-26 浙江日报2013-06-2600006;浙江日报2013-06-2600010;浙江日报2013-06-2600014;浙江日报2013-06-2600018;浙江日报2013-06-2600015;浙江日报2013-06-2600019 2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