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政治纵深

嘉兴把服务民生贯穿党建全过程——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

  核心提示:

  民生与党建,两者看似不同领域,不在同一范畴。面对社会转型期诉求多元、矛盾多发的实际,嘉兴探索富有特色的民生党建,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党建工作中充分考虑民生元素,做到“民情有人记”、“民怨有人管”、“民忧有人帮”,把“群众想什么、党员干什么”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受到群众肯定。

  傍晚5时,嘉兴秀洲区新塍菜场,人声鼎沸。记者看到,57号鲜肉摊的人气特别高,老板陆有才指了指摊位上贴有他照片的党员标志牌:“喏,秘诀在这里。我是一名党员,承诺让顾客买放心肉,就要做到。” 今年5月中旬,新塍菜场包括陆有才在内的8名党员摊主亮出身份,承诺打造食品“放心摊”,受到“马大嫂”们的欢迎。

  不仅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嘉兴以民生为导向抓党的建设,围绕群众切身利益,努力实现“群众有呼声、党员有所应、党组织有作为”的良性互动。

  党员责任田——

  百姓需求有人听

  当前,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保证民生问题能得到及时反馈,如何整合社会资源提升百姓幸福感?正成为各级党委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历来重视党的建设,但一些基层党组织处于封闭状态,关门抓党建、闭门讲奉献、守门搞服务,在这种导向下,事情做得再多,也无法满足群众对多样、开放、高效服务的新需求,也不利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嘉兴一位领导干部的担忧,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在嘉兴,一张党员联系群众的民情网格,使党的声音和政府的管理服务延伸至社会的最末梢,将民生和党建深度结合,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在推动社会管理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努力创新。

  “群众反映放水员不认真,换了一人”;

  “北听埂农户想要多加两个河埠头,已在加紧施工”;

  “村民反映小双埂区块内涝严重,排水沟已开挖”;

  ……

  这些天,秀洲区王江泾镇南汇村党员杨李明的“民情日记”一直没落下,一本《党员联户工作手册》记得满满当当。

  一天晚饭后,村民张寿荣正和邻居聊天,村里老党员丁祥观老远就打招呼:“老张,这两天有啥事情吗?”“哎,你看看,村里河道垃圾又多了。”

  张寿荣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村里还真当回事。丁祥观把联系户老张的意见反映给村党总支,第二天,村党总支书记张根龙就跟负责河道保洁公司负责人“约法三章”,没过多久,水面又恢复了往日的整洁。

  在嘉兴,党员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块“责任田”,在全面推行的“一联三会五事”群众工作制中,每名党员干部需联系5至10户群众,随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以秀洲区为例,全区142个村(社区),划分成800多个党员问事责任区,除老弱病残外,8776名党员编入民情网格,联系结对59837户群众,实现党员“联户包片”全覆盖。

  王江泾镇党委书记陈天荣说,如今的村子规模都比较大,最大的有5000多人,靠五六名村干部做工作,经常顾得上东家忘了西家。每名党员都有一片“责任田”,党员干得起劲,老百姓也满意。

  “我们有了发挥作用的平台。”洪合镇老党员陆金木说,以前党员除了开几次支部生活会,没什么事可干,现在他们把农户反映的问题带到会上讨论,一起分析解决,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的价值。

  服务队涌现——

  民生难题有人管

  您有快乐,请来“一家人”,让我们彼此分享;您有疑难,请来“一家人”,让我们共同破解……

  在南湖区南湖街道桂苑社区,有一个以该社区党委书记吴亚萍名字命名的“亚萍一家人工作室”。“有困难找‘一家人’”,已成为居民的口头禅。

  尽管这个工作室是吴亚萍创建的,但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她个人,而是这个工作室凝聚起来的党员服务团队:袁铁民、刘伟是在职党员,下班后主动当起社区“保安”;党员吕萌国原来是东栅街道司法所长,退休后成了调解邻里纠纷的“老娘舅”……

  在嘉兴,这样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党员工作室和党员志愿服务队正不断涌现,他们搭建起一个个平台,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得到法律咨询、就业援助、创业帮扶等服务。

  入夜,一些镇和街道的党员干部并没有休息。嘉善县惠民街道优家村村民程川根和母亲刚吃过晚饭,就迎来两位街道干部的夜访。“以前下班后,想到街道里办事,基本找不到人,现在他们主动找上门了,有什么困难,和他们说一说,心里也舒坦些。”在一次次夜访串门中,党员干部不仅帮他代缴合作医疗保险费等,还介绍蔬菜种植新方法。“ 他们是真心为民办事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切身感受党员服务的程川根或许不知道,造成这一改变的契机,是在一次次服务群众中,当地党组织总结出来的基层工作法:“五承办”制度,要求党员干部住夜走访上门承办,联系群众经常承办,错时上班及时承办,驻村一周现场承办,群众点题集中承办;“六六”群众工作制,让党员干部与农村中心户结对,党员干部纷纷进农民家,与农民交朋友,帮忙解决农民难题;在平湖,95个驻村工作室,620名驻村干部上门为群众服务,办理各类民生事项5578件;桐乡市机关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走访慰问困难户3520户(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159个……

  干部结“穷亲”——

  困难群众有人帮

  “小其啊,决定做哪份工作了吗?”日前,海宁许村镇永福村的低保户曹金其迎来了两位“亲戚”——镇长祁建强和村党委书记许卫明。

  在海宁市开展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行动中,18岁的曹金其有了这两位“亲戚”。前些年,小其父母相继去世,小伙子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

  几次联系下来,曹金其没了初次见面的生疏,和他们谈起了自己想创业的念头。没过几天,“亲戚”联系了一家纺织公司,为其量身制订两个脱贫计划:由企业提供两台织机,产品由企业包销;免费提供一间门店,帮助代销产品。

  与以往蜻蜓点水式的慰问不同,海宁市上万名党员干部与3775户困难户结“穷亲”,实现了该市所有困难户都有人帮扶、所有党员干部都参加帮扶。

  在嘉兴,困难群众的创业不仅可以找结对干部帮忙,还有一项为他们专门设立的关爱资金,帮他们走好致富路。

  “当年,我想把养鸡的生意做大,可没有钱,多亏申请到3万元创业资金,还免了3000多元贷款利息。”如今,养殖大户叶沈娟除了照料好自己养殖场,还义务教周边40多户农民养殖技术。

  在海盐,有很多像叶沈娟这样,受益于扶助政策而成长起来的创业者,又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党员群众投入创业热潮中。

  目前,嘉兴共建立387个党群创业实践基地,组织18500多名创业党员群众到基地学技术,在151个“先锋号”创业大棚,近500名党员群众走上了创业致富路,“贫困户进去,万元户出来。”

  “党建如何为民,就是要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结合起来,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穿得时尚,吃得放心,住得温暖……做百姓喜欢的事。”嘉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党建工作一味地自我满足和自说自话,那就会像一辆没有挂上档位的汽车,声音再响也没有动力输出。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所长郭亚丁:党建的最终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积极的条件,以调动更多力量,聚集更多资源,强化更多要素,来推动和服务社会发展。嘉兴的党建与民生有机结合,是一个好的探索,也有一定成效。但我们也需注意,民生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切不能将民生工作来代替党建工作。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7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 2013-06-20 浙江日报2013-06-2000018;浙江日报2013-06-2000015;浙江日报2013-06-2000027;浙江日报2013-06-2000028 2 2013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