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政治纵深·法治

统计造假,
政绩所惑

  近日,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在工业企业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被国家统计局曝光。经核查,当地71家工业企业上报的2012年工业总产值为85.1亿元,初步核实为22.2亿元,虚报高达62.9亿元。

  拦腰砍半,再腰斩一截,数据造假到这种地步,可谓骇人听闻。不过这样的状况并非个案。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GDP的总和为51.8万亿元,竟比国家统计局数据多出4.6万亿元。而失业率、人均工资、房价等重要统计数据,也不同程度存在水分。

  其实,统计造假早已有之,为何屡禁不绝,反而愈演愈烈?在笔者看来,无非是有的统计对象为骗取荣誉为之;有的统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纵容之。更为恶劣的是,有的领导干部为追求所谓政绩,授意统计机构、统计对象,甚至胁迫他们参与造假。再加上某些地方“数字出官”的逻辑作祟,且违法成本不高,才促使不少统计对象和政府官员前赴后继。

  殊不知,“弄虚作假”之于官员,可谓祸害无穷。因为党委、政府的形势研判和科学决策大多是建立在统计数据之上。一旦数据失实,就会导致形势研判失误,决策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各类经济主体,甚至是和国计民生休戚相关的各行各业。最终损害的是百姓的利益,损毁的是政府的公信力。

  一项调查显示,有约60%的人认为领导干预是统计数据失真的首要因素。所以,笔者认为,“数据造假”必须严惩,而且板子不应仅仅打在统计部门身上,政府部门更要追究相关官员责任,别再让“假上增假”循环往复了。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法治 00019 统计造假,
政绩所惑
2013-06-20 浙江日报2013-06-2000009 2 2013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