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为梦想插上翅膀

——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纪事

  为梦想插上翅膀

  ——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纪事

  你的梦想是什么?

  对于我省312万残疾人而言,梦想可能是吃饱穿暖生活无忧,可能是有一份工作找一个饭碗,可能是听一听稻田的蛙声、看一看盛开的花朵、爬一次山,甚至可能只是能与人正常交流——这些看似容易的目标,却可能只是梦想。

  为了助力残疾人实现这样的梦想,过去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的精心指导下,省残联动员带领全省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坚持“缩小差距、协调发展、共享小康、走在前列”的目标,突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两个重点,全面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承办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创建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3件大事,奋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省残联五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不断提升,残疾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生活保障:为梦想补翼

  家住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的张秀玲,肢残一级,今年40岁。政府对她实行了单独施保,并纳入了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工程。享受了宜居工程的改造后,她家面貌焕然一新,配上了彩电、空调、康复床等设施。在城镇,“亮居工程”、“宜居工程”等住房保障措施,让张秀玲这样的重度残疾人住得放心、舒心。在农村,从2008年起,则将残疾人危房改造纳入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体系。常山县白石镇十八里村的邹大妈多年瘫痪在床,住在漏风漏雨的破房里,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出资为她盖了新房。

  浙江省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力度,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工作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总体布局。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残疾人工作会议,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汇报,省人大、省政协专门组织专题调研视察。加强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省人大常委会率先颁布《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省政府率先制定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省市县三级政府层层签订促进残疾人就业责任书,有力推动了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完善政府残工委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协调检查与推动落实作用;省级有关部门联合在残疾人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托养庇护、组织维权、文化体育、安居宜居等方面出台60多项助残政策,形成较为完备的残疾人政策保障体系。落实省内欠发达地区残疾人事业对口帮扶机制,推动全省事业均衡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各种关爱。

  2008年全省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及各项保障政策以来,累计近60万残疾人(次)得到保障与服务。其中为20.1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免费为15.6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助明、助听、助行服务,为6.9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料服务。为全省10万名就业年龄段无固定收入的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生活补贴,为8107名0~6周岁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资助320名聋儿安装人工耳蜗;重度残疾人托(安)养保障服务不断提标扩面,政策覆盖面扩大到生活不能自理的二级残疾人;实施安居宜居工程,为23491户农村残疾人提供危(旧)房改造,为11408户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加大对城乡重度及低保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救助力度,个人最低标准缴费由政府全额补贴,城镇残疾职工、农村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9.2%、95.2%,城镇残疾职工、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0%、68.4%。2012年,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699元、10718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42.7%、97.7%;残疾人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康复与基本照料服务。全省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1.5%,比2007年提高了19.2个百分点;残疾人对共享小康工程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2011年,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民生工程。

爱心创建:为梦想点灯

  在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中,小梅(化名)的工艺设计小店开张了。身高不到1.4米的小梅也当起了老板,成为亲戚朋友中的一大新闻,大家纷纷打来电话祝贺。对此,小梅总是不忘说上一句——“如果没有老东家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小梅所说的老东家,就是浦江兴通工艺品有限公司。今年26岁的小梅是个不幸的人,因患有侏儒症,2006年职高毕业后,求职四处碰壁,“不是投的简历石沉大海,就是招聘方投来不屑一顾的眼神”。

  “你今天回去先准备一下吧,明天可以来上班了。”面试官是“兴通”公司的董事长张淑娟,她在简单询问后,马上答应小梅给她上班机会。让小梅没想到的是,“兴通”公司不仅为她打开了一扇门,还给了她一个成长的舞台。刚入职时,公司就安排了一名老员工,帮她从零开始学习;每年,公司还出钱让小梅去参加技术培训……随着技术越来越娴熟,小梅每年的收入有三四万元。“这6年来,公司给我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让我增加了自信,让我懂得残疾人也可以干出一份事业来。”小梅感激地说。

  在“兴通”公司,小梅并不是唯一的幸运儿。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都在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已达45名。

  像“兴通”公司这样的爱心企业在我省不断涌现。我省于2008年开始推动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活动。2个设区市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3个设区市和63个县(市、区)成功创建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荣获省政府命名表彰;同时积极开展省级爱心家庭、爱心企业和自强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各地广泛开展爱心乡镇(街道)、爱心社区(村居)、爱心单位的创建,在全省营造了“时时处处有爱心”的扶残助残氛围,为残疾人点亮了爱的心灯。

康复医疗:助梦想丰盈

  “对,左脚再加点力!”“嗯,右脚再抬高一点!”近日,秀洲区王店镇建设卫生院的医生郑斌一早便到了南星桥村,指导残疾人小依做康复训练。

  今年9岁的小依出生时患有脑瘫。看着小依已能摇摇晃晃走几步,她爷爷潘福根打心眼里高兴:“要不是郑医生经常上门指导,小依哪能有这般表现。”

  为让小依更好康复,郑斌特意送来了一个踏步器。“这能帮助小依进一步锻炼脚步力量。”郑斌一边解释,一边细心地将小依的脚套进踏步器。“用力,再用力一点。”看到小依一时没掌握技巧,郑斌就将她抱起,帮她找准“站立”的感觉,不时还弯腰调整踏步器。

  经过10多分钟的指导,小依已能自己踏上几步了。“这样的训练最好每天半个小时。”郑斌不忘叮嘱潘福根说,考虑到小依有癫痫症,刚开始每天做10分钟,以后再慢慢加大运动量。“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定要慢慢来。”听着郑斌的话,潘福根频频点头。

  作为一名康复指导员,郑斌每个星期都要进村入户对残疾人进行康复指导,帮他们建立康复训练档案。最近,郑斌得知有一种校正鞋有助于小依的康复,就四处帮助联系厂方。“我一谈妥,就带小依去定制一双。”郑斌说。

  临走时,郑斌还告诉潘福根一个好消息:今后小依每年都可免费进行一次常规体检。“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潘福根感激地说。

  “康复一人,就是解放一家!”“康复一点,就能离梦想更近一步!”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多听一听、看一看、走一走的梦想,我省积极致力于残疾人康复医疗工作,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医疗保障政策,将国家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康复项目扩大到25项,并制定出台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46项基本标准及基层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管理标准等,被中国残联称为“浙江康复的新模式”。

教育就业:助梦想绽放

  日前,丽水缙云县58岁的陈大妈,谈起智残儿子的变化,高兴不已。由于儿子小潘智力有问题,一直找不到工作。如今,儿子在缙云三鼎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不仅可以工作,有工资收入,有“五险”保障,而且身体越来越好。该中心自去年底揭牌后,已经有68名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在这里边工作边享受庇护。

  阳光庇护中心主要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提供生活技能和康复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和简单手工操作等服务。日前,笔者走进这家丽水首个按省级标准创建的残疾人庇护中心,看到里面既有医务室、康复室,又有一个工厂式的工疗车间。

  走进工疗车间,几十名残疾人正在忙着往锁芯内装弹簧。“我今天已经装好200多个了。”小潘指着放在桌子前面的一堆锁芯笑着说。

  “别看他们现在都很认真,刚来时可调皮了。”庇护中心主任李雄杰说,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往往一没事就会吵架甚至打架。刚来时,他们不仅在这里吵闹,而且还有人一到夜里就哭个不停,护工就得像哄小孩一样哄他们。

  据介绍,庇护中心除按劳动成果给他们发工资外,还每月对20位优秀工作者进行实物和现金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劳动;同时,又不能让他们太累,以免影响身体,刺激疾病复发,因此经常举行文娱比赛,劳逸结合。

  像这样的省级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全省已建成367家,庇护照料人员7551人。

  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与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全省福利企业共安置9万多名残疾人就业,8万余名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就业,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和农村种养业 178658人次;建立各级残疾人扶贫基地1031家,吸纳残疾人就业7717人。广大残疾人自立自强、努力进取,在改革和社会建设的浪潮中大显身手。

  在入学政策方面,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也逐步受到保障。学校招生时对残疾人的“区别对待”已经渐渐成为过去,越来越多残疾人顺利走进学校求知问学。目前,3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全部建成特教学校,其他通过设立特教班、送教上门等解决入学问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比2007年提高了17.8个百分点;帮扶10万余人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资金达2亿余元;省政府正式批准全省第一家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建。

文化体育:让梦想多彩

  2011年10月,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承办了“生命阳光、情满浙江”的第八届全国残运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承办的最大规模的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自2006年10月国家正式批复由我省承办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开始,至2011年10月19日运动会闭幕,承办工作历时5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精心组织,合力推进。办会精彩热烈、激情感动、和谐完美,实现了开闭幕式最精彩、赛事组织最规范、观众参与热情最高和竞赛成绩水平最好等多项全国残运会历史之最。特别是我省体育代表团参赛获得了团体总分和金牌数双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圆满实现了“办会出彩、参赛出色”的目标。充分展示了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示了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展示了文明浙江、和谐浙江、爱心浙江的良好形象。省残联积极发挥主要责任单位作用,主动承担既为主牵头办会又为主训练参赛的双重任务,为成功承办残运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以筹办残运会为契机,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让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文明。通过办会,全省残疾人和残联组织的地位明显提高,残疾人事业的影响日益扩大,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发扬光大,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永不落幕的残运会。

  2008年北京残奥会,我省7名运动员共获7金1银1铜;2012年8月,我省优秀残疾人运动员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伦敦残奥会,共夺得15金6银5铜,金牌和奖牌数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名列前茅,实现了我省运动员参赛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广、参赛成绩最好的“三项历史之最”。参加第四次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第七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等均取得优异成绩。

  残疾人群众体育运动达到新高度,各地残运会、聋运会、特奥会、全民健身周等群众体育运动遍地开花。广大残疾人在运动中锻炼康复、提升自信、展示风采、实现自我!

  加强外事交流。台湾十大杰出“爱心妈妈”与我省首届十大“爱心家庭”开展双向交流活动。省残疾人艺术团先后赴台湾参加浙台文化交流之旅活动、赴美参加2012年联合国公务员日“和谐之声”文艺演出活动均载誉而归。积极开展特殊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军营”活动。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不断提高。加大残疾人事业和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宣传。组织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浙江周、全省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残疾人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全省电视手语节目和广播专题报道实现全覆盖,省市县三级图书馆全部设有盲人阅览室或阅览专座。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各种文化生活中来,梦想在文化的春风中飞翔。

平等参与:让梦想升华

  在省两会期间,你会看到一位个子仅为1.2米的人大代表,她就是浙江省人大代表杨云飞。1999年高考中,以57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历史系。2003年7月,杨云飞大学毕业,在许多人的关心爱护下,她来到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报到上班。

  “高票当选省人大代表,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杨云飞感到肩上责任重大,她说,作为一名重度残疾人,能当选省人大代表,更要珍惜这份荣誉和这次参政议政的机会。为此,她深入社区基层,通过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一口气向省人大递交了5份建议,内容涉及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公共场所免费对残疾人开放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

  杨云飞表示,当选人大代表,在她瘦小身体背后站的是浙江300多万残疾人。一时之间,杨云飞觉得自己变得很强大。“我是残疾人的代表,更能体会到残疾人兄弟姐妹的艰辛和实际困难,因此一定要尽我所能,反映他们的心声。”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管理、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像杨云飞一样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有332名,比2008年增加了94人,其中82人担任人大、政协常委,比2008年增加了58人;新一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有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爱心助残人士共12名,比2008年增加了6名。5年来,残联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 618 件。

  加强专门协会自身建设,强化服务与管理,积极参与重大决策,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反映残疾人需求,凝聚残疾人力量。大力宣传残疾人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执法检查与调研活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广大残疾人朋友自强不息,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涌现出一大批模范典型,5年来,共有30名残疾人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和自强模范。

服务平台:让梦想着陆

  五年来,全省残疾人事业共投入经费76.12亿元,年均增长17.4%,比前五年经费投入增加了2倍多。全省已建县以上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37处,总建筑面积达69万平方米,其中五年间共新建(含在建)县以上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61处,总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总投资19.73亿元;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和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迁建一期工程6万多平方米建成并投入使用,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二期项目和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迁建项目共9万多平方米分别批复立项和开工建设。

  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积极募集款物,帮扶贫困残疾人;浙江狮子会快速发展,筹集善款1300多万元,服务时间30万小时,服务受众人群200多万。

  本届省残联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残联以及广大残疾人的充分肯定与好评。省残联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十一五”时期浙江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筹办工作突出贡献单位,两次被评为省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两次被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并获嘉奖一次, 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残联授予“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突出贡献单位”。

美丽愿景:让梦想飞翔

  今后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中华民族百年的世纪梦想和“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宏伟蓝图,为全省残疾人事业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伟大时代的“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也是每个残疾人的梦。

  今后5年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为重点,努力实现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接近,为残疾人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总体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是:率先建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率先实现残疾人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促进残疾人与两富现代化生活的全面融合。具体目标是“合力干好一三五,力争实现七八九”,到2017年底,残疾人生活指数达到70%,残疾人公共服务平均覆盖率达到80%,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人人享有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人人享有安全的住房,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义务教育、满足15年基础教育,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残疾人更加普遍参与社区活动。到2020年,实现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更高,公共服务质量更优,权益维护更加充分,行动与沟通更无障碍,精神生活更有尊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更加融合。

  今后5年,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在继续实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十大小康·阳光助残行动”和“十大残疾人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的基础上,以着力促进残疾人“保障提升、收入倍增、服务优质、环境融合”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将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纳入城乡社会就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体系。在增加救助型、社会福利型转移性收入的同时,以残疾人就业为重点,努力增加残疾人的劳务性、财产性收入。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0元,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5400元,占全省社会平均水平的70%。

  以残疾人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的服务需求,加快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全省残疾人公共服务率达到80%。加强残疾人康复、托养、教育、就业、文体服务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才,加大各类专业、专职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和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水平。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融合,实现残疾人共享小康、共建两富现代化是全省312万残疾人的共同梦想。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鼓舞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爱关心下,全省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坚持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为梦想插上翅膀 2013-06-18 浙江日报2013-06-1800007;浙江日报2013-06-1800008;浙江日报2013-06-1800013;浙江日报2013-06-1800023;浙江日报2013-06-1800020;浙江日报2013-06-1800026;浙江日报2013-06-1800010;浙江日报2013-06-1800016;浙江日报2013-06-1800022;浙江日报2013-06-1800027 2 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