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专版

文章导航

节能 始于足下

——对话省经信委主任张金如

  节能 始于足下

  节能降耗是倒逼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抓手,是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按照国务院下达的指标,“十二五”要求我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能耗指标比全国多下降两个百分点。此外,还提出了能耗总量控制要求。这是给我省能否率先科学发展出的考题。近年来我省日益凸显的环境、土地、能源等要素约束,已经把这道考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在节能减排上没有更强的紧迫感,在主动倒逼转型升级上没有更大的作为,长此以往肯定难以为继,更不要奢谈科学发展走在前列。

咬定节能减排不放松

——对话省经信委主任张金如

  节能减排的弦不能松

  问:去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1%,远远超过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的目标。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省节能降耗形势比较乐观?

  答:去年我省节能降耗完成目标,不仅超过省里的预期,也超过国家进度目标要求7.6个百分点,对此,不久前国家考核组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去年节能成绩的取得既是我们建立能源“双控”机制的结果,也与工业经济形势有关。随着工业经济回暖,特别是原材料等高耗能产品市场转好,将给今年的节能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三年,能不能完成国家下达给我省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关键看今年,我们将切实增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的部署和行动上来,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任务奠定基础。

  机制创新助节能

  问:说到能源“双控”,大家都非常关心,这对浙江意味着什么?

  答:能源“双控”是指不仅控制能源能耗强度,还要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全社会用电总量进行控制。国务院今年初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并强调2015年“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到38%”。这样的举措在我国能源约束凸显、世界能源竞争加剧的今天,尤其是对于像浙江这样的能源小省,意义格外重大。它意味着,粗放式、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难以为继,浙江经济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我省作为国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联系点,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下更大功夫,千方百计将该部署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降低能耗,从根子上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正逐步建立完善按单位电量、能耗产出的能源使用分配制度,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双控”调控机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等新的推进机制,依法实行用能审查、准入、核定和违法处罚,建立和完善与“双控”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从去年开始,在国家初步下达我省总量目标基础上,根据各市的“十二五”节能目标,综合考虑各市的单位能耗、人均能耗、人均GDP、三产比重以及区域类别等因素,我们研究制定了全省能源消费“双控”年度目标分解方案,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作为约束性考核指标,能源消费总量和全社会用电总量指标为预期性考核指标。下一步还将出台《浙江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和《浙江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实施用能预算化管理,建立用能总量与用电总量联动调控制度。

  问:刚才谈到机制,我省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推动节能?

  答:我们做了些探索,除了“双控”调控机制外,我们还开展企业产品能效“领跑者”活动,在钢铁、水泥、烧碱、合成氨、造纸、电力等行业建立一批“领跑者”标准,并将“领跑者”指标与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同行业企业间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节能氛围。其次,加强政策落实和引导,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改造,积极推动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专业服务机构、服务市场和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三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按程序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和超能耗限额用能惩罚性加价的实施力度,进一步激发企业节约用能的内在动力。四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建立用能总量与用电总量联动调控制度,根据企业用能绩效,科学配置电力资源。

  2012年,在对106家企业执行淘汰类差别电价的基础上,又新增15家不锈钢企业,征收差别电价2940万元,同时,对19家超能耗限额标准单位实行了惩罚性电价。

  发展方式转变是根本

  问:对于“耗能大户”,相关部门是怎么管理的?

  答:我省重点抓重点企业和领域的能效水平提升。我们开展了“万吨千家”节能低碳行动,创建一批节能低碳标兵企业,支持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重点落实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推动建立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在线监测系统,研究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量交易制度,确保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取得实效。同时,继续全面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快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积极组织实施交通节能示范项目,加快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改造,争取创建100家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30多家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我们还实行单位GDP能耗变化情况的红黄绿预警制度,加快推进“智慧能源监测”平台建设,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和督查,尤其是对万家企业的目标考核和督查。

  问:经济转型成效左右着能源消费大局。从这些年的实践看,我们每在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上取得一点进步,都会在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上有所反映。

  答:是啊,转变发展方式是根本之举。所以,今年我们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733”工程为示范,全面推进工业循环经济。

  突出再利用,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我们要支持重点企业推进余热、余压、高炉和焦炉煤气回收并实现梯级利用。加大污泥、生活垃圾、电厂脱硫石膏、粉煤灰、电路炉渣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固废的利用率。

  突出监管审核,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要完成600家企业和单位的清洁生产审核,力争创建60家绿色企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同时做好清洁生产审核机构选聘工作并加强监管,开展清洁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突出生态化,大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园区。首先要引导新建园区项目立项和前期规划中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精心实施。其次对新建、扩建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综合考评体系进行循环经济量化指标评估,设立准入条件,优化和规范新建、扩建园区。同时要积极支持旧园区的生态化改造。

  突出试点示范,加快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在化工、印染、医药、造纸、冶金、建材等行业全面推进工业循环经济,构建循环产业链。完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全面的工业循环经济考核评价体系。

  除了以上种种努力,还要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出节能降耗工作的好形势,才能真正为子孙后代负责,才能真正促进浙江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助推节能

  关键词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针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的高效节能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来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标准依据高效节能产品与普通产品价差的一定比例确定。目前“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所说的“节能产品”是指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的节能灯、节能汽车、高效节能平板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空调、冰箱、台式计算机等8大类消费品和高效电机、风机、水泵、压缩机、变压器等5大类工业产品。“惠民”就是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来推广应用这些产品,财政补助标准依据高效节能产品与普通产品价差的一定比例确定。目前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涉及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五类高效节能家电补贴推广政策已到期,停止执行。

  关键词

  红黄绿节能预警

  为督促指导各地加强节能降耗工作,从2011年6月份开始,通过建立模型对各地万元GDP能耗下降情况进行预测,并与各地年度节能任务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各地预警等级。预警等级分为三级:一级预警表示该地区节能工作远未完成进度目标,节能形势非常严峻,亮红灯;二级预警表示该地区节能工作未完成进度目标,节能形势比较严峻,亮黄灯;三级预警表示该地区节能工作完成进度目标,节能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亮绿灯。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成本的一种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约定节能目标,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显著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249号),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适当奖励。

  关键词

  智慧能源监测平台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新一代监测技术,对工业、交通、公共机构等主要用能领域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进行在线监测与报送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与监测平台。

  关键词

  “万吨千家”节能行动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工作,强化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我省“十二五”单位GDP能耗降低18%约束性指标的目标任务,我省组织年耗能万吨以上的1220家企业(单位)开展“万吨千家”节能行动。主要工作内容有: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开展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体系等。2011年,我省“万吨千家”企业(单位)实现节能量507.22万吨标准煤。

  链 接

能源之危

  目前,我国常规化石能源超强度开采现象严重,不少传统煤炭富集区都步入资源枯竭阶段;油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石油年产量只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常规天然气新增产量仅能满足新增需求的30%左右。另一方面,消费强度大,需求直线上升,“寅吃卯粮”。据估算,2012年我国石油年消费量已达到5亿吨,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26%上升至56%左右;煤炭消费量达35亿吨,几乎相当于其他所有国家煤炭消耗的总和。

  能源之危只是表象,实质是粗放式、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之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占GDP比重大概低30%左右,而能源密集型产业低水平过度发展、比重偏大,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四大高耗能产业用能已占能源消费总量一半左右。从单值看,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已达世界平均水平,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有测算表明,再按照这种模式和产业结构继续下去,2020年我国需消耗55亿吨标煤,2030年上升至75亿吨,这不仅超出了我国的资源承载能力,而且必将给环境带来极恶劣影响。2013年1月,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多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最大污染面积超过140万平方公里,其“罪魁祸首”就是粗放式、高能耗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及由此带来的高能耗、高排放。也就是说,不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能源消费“双控”新机制,扭转能源过度消费势头,守住能源消费“红线”,将是一句空话。

  (据《经济日报》)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2 节能 始于足下 2013-06-18 浙江日报2013-06-1800006;浙江日报2013-06-1800007;浙江日报2013-06-1800008;浙江日报2013-06-1800010;浙江日报2013-06-1800015;浙江日报2013-06-1800016 2 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