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承载“浙江梦”
文/ 仇欢
低碳发展承载
文/ 仇欢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和发展挑战。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特别是局部区域由PM2.5引起的灰霾天气等大气污染事件影响日益突出。
但历史经验所鉴,危机,既是变革的背景,也是变革的动力。
浙江省是经济大省,同样也是资源消耗大省。温室气体、工业扬尘排放量较大,对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较大挑战。
早在2002年,浙江就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发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强音。
十余年间,浙江全省上下在探索低碳之路上重拳出击。
低碳节能,正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生态建设,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这种理念的嬗变与跃升,是我省践行“浙江梦”的最亮一抹绿色。
发展与责任
深耕生态“碳”路
无论是从提高能源资源的保障安全还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浙江都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路径,推进高排放高污染行业整治,促进低碳型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多年来,浙江省积极组织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2年12月底,我省经我国政府批准的CDM项目共119个,所涉领域主要包括HFC-23分解、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小水电、超超临界发电、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钢铁高炉炉顶余压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已在联合国注册成功的项目55个,减排量注册成功率约为80%;已获联合国核证签发减排量的项目24个,约占全国累计签发量的20.1%,我省已经联合国注册成功项目的累计签发量和2012年度签发量均居全国首位。
引导构建低碳社会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指向。加强相关政策配套,大力推动全社会低碳行动,形成全社会低碳发展氛围。
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利用“全国低碳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宣传低碳生活典型,弘扬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开展低碳交通行动。低碳交通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杭州市、宁波市等国家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探索“五位一体”等低碳交通模式,积极推广绿色交通照明,探索城市公交电动化和供电绿色化,加快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引导建设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浙江正在逐步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制定低碳建筑节能标准,提升建筑节能监管水平,强化对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日常监督和管理,确保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率达100%。
有效创建低碳园区。低碳园区以低碳、清洁、循环为特征,以低碳能源、物流、建筑为支撑。以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为重点,采用合理用能技术、能源资源梯级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优化产业链和生产组织模式,加快改造传统产业,集聚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低碳产业集群。
翻好“高低杠” 唱响绿色主基调
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话题之一,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发展低碳经济、绿色产业,对于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的浙江而言意义重大,这是加快推进浙江省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弯道超越”、“提档进位”的重要途径。
“翻好‘高低杠’”,在浙江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
何谓“翻好‘高低杠’”?“高”是传统产业高端化,“低”是高碳产业低碳化。
近些年来,浙江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关停了一批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取消了这类企业的出口产品退税,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施限电措施,同时鼓励发展一大批低碳经济产业。正是凭借“高”和“低”发展新模式,浙江各地掀起发展低碳经济高潮。“新能源汽车”、“高新科技新型产业”、“生态农业科技园”一系列规划项目迅速落地开花。
在温州,我们看到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缩影。温州市提出打造世界温商总部,发展总部经济,变“制造基地”为“总部基地”,实现产业低碳转型。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开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淘汰制革、小冶炼、建材等行业落后产能。同时,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生物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风电整机和配套装备、智能电网装备、核电装备、垃圾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等行业。并进一步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总部和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技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时尚消费、会展经济、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健康产业等新兴领域。建设一批低碳物流基地、零碳旅游示范区、低碳农业观光园等。
治理有道,低碳发展之路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
浙江省政府还在发布的《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以实施“4121”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和抓手,全面推进全省工业循环经济。
“4121”示范工程就是全省确定4个市、10个县(市、区)、20余个工业园区(块状经济)和100余家企业作为工业循环经济的首批试点单位。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引导和推动全省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未来,“绿色经济”将是浙江经济的主基调。
品质生活源于“低碳”践行
低碳,它并非只是个遥远的概念,它的触角已经深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许多城市渐渐将这样的绿色方式带到现实生活。
被列为全国“五省八市”试点之一的杭州市,正在以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全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低碳杭州的蓝图上,快速公交、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地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俨然成为杭州低碳交通的五驾马车,齐头并进,共同促进低碳城市的建设。杭州全市公共自行车总量超过7.3万辆,服务网点总量约2800个,主城区日均租用超过25万人次;纯电动出租汽车已投入700辆;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及LNG天然气公交车共1100余辆;水上巴士运营线路8条;地铁1号线全长54公里,目前运行稳定。开发并发布了“交通·杭州”手机应用系统,整合了五位一体公交体系、长途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包括班车、列车和航班)及个人自驾等各类出行方式。该系统共有15项主要功能,涵盖了线路站点、班线时刻、票价里程、换乘转乘、路径规划、实时路况、通行费用等交通出行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查询工具。
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宁波制定了《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纲要(2011-2015)》。根据这个《纲要》,在5年时间里,宁波将投入403亿元,加快120个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宁波生态经济总体目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45%。
不久前,宁波市政府又发布了《宁波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围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能效提升、碳汇水平、支撑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构建发展新优势。今年起,宁波市将开展低碳物流示范,用电能效提升示范,低碳交通示范,低碳建筑示范,静脉产业示范,低碳园区示范,低碳社区、学校、家庭示范等一系列示范行动,加快建设低碳城市。
在义乌的一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内,有100盏路灯不用挖沟、铺设线缆,只要一个灯架固定在基座上,有了太阳光就能发亮。这种路灯靠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并采用节能的LED固态照明,实现了新一代能源和新型光源的完美结合。
据测算,一盏太阳能路灯比普通路灯一年可节约电费约1050元,且每节省一度电,就会减少0.7公斤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浙江还推出了“碳排放计算器”。只要输入你的某种生活数据,就可计算出相应的碳排放量。比如,在“碳排放计算器”中输入使用汽油15公升,计算得出相当于排放了40.5千克的二氧化碳,系统就会提醒“您该种一棵树了”。用“碳排放计算器”计算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可以用简单的计算方式,帮助人们了解起居、出行、购物等行为。
低碳,其实原本就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多利用公共交通、少浪费一张纸,这些与我们相关的生活小事,都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