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我省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

抢饭碗变造饭碗

  通讯员 徐聿淼 季翼平 记者 王婷

  本报讯 当大学生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时,我省高校想尽办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招。

  “我们的毕业生中近三年来有629人选择了创业,他们的创业项目还带动了2653人就业。” 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院长黄兆信觉得,在温州这块创业热土上,大学教育中更需要有“创业元素”。

  温州大学从去年开始设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选修课,设立了创业教育学分,学校还专门聘请了红蜻蜓集团、奥康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的老总担任“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黄兆信欣慰地说:“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除了展现扎实的专业素质,更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强,普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目前全省高校已经建立大学生创业园62个,并积极与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对接,共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全省高校普遍开设了创业课程,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配备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解决他们创业之初的实际困难。

  杭州师范大学举办创新创业文化月活动,每年3月申报项目,4月上旬至5月下旬开展相关活动。创新创业文化月共开展了80多个项目,营造了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浙江万里学院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落实“创业带就业”,使更多学生从“抢饭碗”转变为“造饭碗”。通过开展四年一贯制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方面做到了有制度、有师资、有课程、有基金、有基地、有孵化园等,使得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在学校培养下能够积极顺利地走上创业之路。目前,浙江万里学院2013届毕业生创业人数已达133人,创业率2.68%,带动就业567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仑区人社局、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合作成立北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基地和北仑区大学生创业园,三方合作创建的大学生创业园,有5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设立200万元的创投资金,在创业融资、创业补贴、奖励、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北仑区政府的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

  义乌工商职业学院充分利用小商品城的优势,大力支持大学生网络创业,今年该校2013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率已经超过10%。

  在浙江,带有人文色彩的“就业关怀计划”也在这个就业季里展现出暖色。不少高校都出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政策。

  丽水学院招收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较多,贫困学生比例较高。学校现有少数民族学生640多人,他们来自浙江、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13个省份。为了实现充分就业,丽水学院在原有就业资助办法的基础上,还对毕业生实施了分阶段就业补助与奖励。如参加招聘会的车费予以报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用人单位搭建就业交流平台,组织参加“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和优秀贫困生的宣传推荐……

  针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各高校还积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观教育。我省中小企业众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每年到中小企业初次就业的毕业生达到70%左右,所以,很多高校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抢饭碗变造饭碗 2013-06-07 3055823 2 2013年06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