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王鼎钧:当代中文散文第一人

  特约撰稿 卢敦基

  我自己也奇怪:多少读过几本书的自己,为什么在读到王鼎钧时会如此心悦诚服。不仅心悦诚服,简直是顶礼膜拜。要知道多少年来我已少了崇拜的心思。

  一个人识字以来,多少读过一点散文。我自己,古人读得少一些,去年夏天读韩愈文集,七彩炫目,奇崛横逸,也叹为一绝,再读柳宗元,味道就淡,至今尚未终卷。时代已变,古人写得再好,也敌不过活的语言。但是当代的散文实在让人难以喝彩。丰子恺、梁实秋,我们只当是旧时人。到当代,余秋雨的名字在此最好别提,尽管我在任何场合都称赞他的文笔摇曳多姿。他缺的是除此以外的全部。今年走红的野夫什么,也曾浏览,总觉怒气太重,尽管怒得有理,可理解但不必强迫自己喜欢。杨绛得温柔敦厚之旨,但似乎齐邦媛的《巨流河》更胜一筹。唐德刚、黄仁宇的文笔好,但他们毕竟是史学家,作文乃其余事。到今天孤陋寡闻如我才知还有一等一的中文散文大师——王鼎钧。

  王鼎钧好得有理。他的经历丰富:抗战时到后方读书,从军为国军宪兵,接着冒名管补给,被中共俘虏,遣返后逃到台湾,在电台、报纸、电视台供职。一生所历较多,好在他以文学为献身之宗教,所以能够不依赖任何现成的意识形态,总是壁立千仞,思想来路及去向,谨慎持身,同时不忘兼济天下,哪怕是做一桩小小的琐事。他情感节制,思维清晰,这使他的文章启人心智,而非一味以情感人,或以势压人,或以场惑人。(其实讲传销的都讲得极好,只是容不得让你回家细想,所以传销者都要集中在一起。)而且他这套回忆录写在两岸以外的美国,更可以超脱争斗,从容论道,平心静气,以理服人。王鼎钧的散文写得好,真的应该买回来细细读、慢慢读,包长见识,还悟道理。

  纵然我还有许多话可夸,可我更明白空言无益、空口无凭、空谈误国。且引两段在下面让大家一阅而乐:

  他说:一次他接受一个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职。职业学校校风坏是天理:老师一开口,教室里马上仿佛开了茶馆。但是老师如果说到“吗、麻、马、骂”这些字,全体女生都会同时应声:“哎”。而说到“八、吧、把”等等,男学生也马上应声,表示对老师孝心的奖掖。他说,这证明学生虽然乱,但都在细心听课。至于他如何转危为安,化敌为友,请看原书。

  他说:1949年前一段,国军贪污成风。有人提出十二字真言:“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不必贪”。他评论说:“看来面面俱到,实际上药方很好,药剂永远配不齐。凡是文章写得太好,实行一定困难。但是好文章一定引人幻想。”

  以上两段,不是全书最精彩处,只是随便摘引的精彩一二。

  王鼎钧读到一句话:好文章是:好的意见说得好,好的材料写得好。这句话说到了三件事:好的材料、好的观点、好的文笔。他自己倒全占了。

  有人专门攻击写黄色小说的作家:作品毒害社会,却不敢给儿女读,由此推断推荐给他人读的书应该先推荐给自己的家人。这又是脑筋不通人的意见。鲁迅还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弄文学哩,《鲁迅全集》就该扔进茅坑?但是脑筋不通不代表他的话句句错,或者一句话在任何场合错。我就真的希望我读大学的儿子将王鼎钧65岁以后写的这一套四册回忆录仔细揣摩。网上有人评论说:如果20岁前读到这部书,此生可能会少些弯路。儿子20已出头,但读了总比不读好。而且我也跟他说,读这部书需要一点点耐心,孩童的事谁都难以写好。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9 王鼎钧:当代中文散文第一人 2013-06-07 3029523 2 2013年06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