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包豪斯
就在隔壁

  特约撰稿 蔡琴

  5、6月的交界,来到柏林,2013德国·中国浙江文化节正在这里举行,我们带来的是“超越历史和物质——中国当代丝绸艺术展”。

  我们的展览场所与柏林包豪斯档案馆相隔不远,展览顺利开幕后,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图书馆借到一本《包豪斯理想》,(美国)威廉·斯莫克著。虽是旅途中的草草翻阅,但是有关“包豪斯”的一些疑问便迎刃而解。

  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其设计课程包括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舞台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甚至连话剧、音乐等专业都在其中,是一所综合性的设计学院。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立志用符合机器时代的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空间取代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风格,为人们提供既简洁美观又经济实用的产品,同时填平艺术家与工匠之间的鸿沟,把美术家从游离于社会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包豪斯的教员分为“形式大师”(艺术家)和“技术大师”(工匠),学生们不仅要在绘图桌上工作,还要像同行业的熟练工那么能干,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包豪斯其次是一种精神。尽管一些现代设计理念的成型早于包豪斯,但是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系统地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即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因此,包豪斯成为受人瞩目的现代设计精神的集大成者。

  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因此,包豪斯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一项庄严的事业,要在一个普通的水杯上探索和体现美的极致,让美贯穿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每一个平凡细节当中。包豪斯的观念中,还将“经济”原则加入到了审美原则里,比如包豪斯为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设计了一把椅子,除了必需的舒适,没有任何赘饰材料。那个时代,环保问题远没有现在这么突出。包豪斯关于人性、社会责任和品位的理念都会成为永恒的精神。

  包豪斯以其简洁、秩序、冷色调和几何形状设计语汇对建筑、印刷、室内、日用、工业设计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包豪斯灯具”、Marcel Breuer的钢管沙发、“包豪斯裱糊布” 成为经典,白色的室内设计、躺椅和玻璃摩天楼带进了我们的生活。德国包豪斯学校关闭以后,包豪斯的成员将包豪斯的思想带到了其它国家,特别是美国,形成战后美国版的“国际主义风格”,从而更加大地影响了世界各国。时至今日,包豪斯的影响随处可见,它实实在在地改变了观念、改变了城市、改变了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迹。

  离开柏林之前,总算得闲参观包豪斯档案馆。这座建筑是依照格罗皮乌斯1964年的设计稿兴建的,其圆角形立面的独特建筑风格十分著名,档案馆里面珍藏着世界上最全的包豪斯学校历史及其各个创作领域的作品。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这里参观,凭吊包豪斯的风云激荡的历程,感慨万千。

  (作者系研究员、散文作家)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9 包豪斯
就在隔壁
2013-06-07 3050697 2 2013年06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