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着力营造安全发展好环境

  近年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省安全生产保持了“逐年趋稳、总体向好”的态势,连续9年实现安全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当前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仍处高位,困扰安全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安全发展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如何营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主动服务和保障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应积极融入、高点站位,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用安全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建设现代化浙江保驾护航。

  强化责任落实,消除监管盲点。要盯牢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追究三个关键环节,督促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以及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责任分解环节,核心是要抓责任制,明确责任的边界,划清各类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避免权责不对称、交叉重叠而产生的责任落空现象。责任落实环节,紧紧盯住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等重点工作,保持高压态势,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责任追究环节,重点在于执行,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不到位而发生重大事故的企业负责人,对监管责任不落实、不到位而发生重大事故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立足源头把关,深化安全治理。要周密部署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等“三大硬仗”,从源头上控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并严防死灰复燃;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单位,一律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紧紧抓住事故总量和重大事故集中的重点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采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措施,督促企业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机制,定期排查事故隐患,实施动态监控和彻底治理。

  推进诚信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诚信机制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本质安全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点线联动、帮扶结合、标本兼治”的创建方法,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建立规范统一的企业安全信用程度综合考评标准,通过诚信等级评定,对企业实施相应的诚信激励和制约措施。同时,推进企业标准化与诚信管理深度融合。

  坚持管理创新,健全防范体系。省政府确定的18个重点项目作为省级事故创新防范体系建设试点,基本涵盖了我省当前事故易发多发、群众普遍关注的安全生产相对薄弱的行业和领域。我们要把“项目管理、任务驱动”试点工作模式,转化提升为工作机制,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间,形成系统化、全方位的监管新体系,建立一套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长效化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推行数字管理,实现无缝监管。面对监管对象量大面广和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失衡现状,我们要推行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有效解决监管需要和监管力量的突出矛盾,大幅度提高监管效率。

  整合监管资源,实现联防联治。安全生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最大限度整合监管资源,形成最大合力,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率。要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行政执法检查资源,积极开展部门联动,在专项整治、隐患整改、行政执法、事故查处中,做到步调一致、行动统一、相互支持、互相配合。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以实施安全监管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全面加强安全监管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要配齐配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切实解决基层力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探讨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增强安全监管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地方安全发展提供优质安全服务。

  【作者为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着力营造安全发展好环境 2013-06-07 浙江日报2013-06-0700013 2 2013年06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