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利率跌至两年来新低
温州民资进入观望期
记者 夏芬娟 冯巧婕 通讯员 张建军
曾经是资金趋之若鹜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正在回归平静。最为直接的信号来自于温州当前民间借贷利率、规模正呈现出“量价齐跌”状态。
据温州银监局对温州地区369个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4月份,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为14.369‰,比去年同期下降1.924个千分点,除去年10月外,已连续14个月下降,连创2年以来新低。
统计数据显示,4月末温州民间借贷规模超123亿元,比年初减少2.26亿元。
惜贷严重
下行趋势或将持续
温州民间借贷利率连续下降的背后,是温州金改下政府有意疏导的成果,还是经济下行背景下市场信心依然低迷的信号?其中又传递出怎样的经济信号?
温州银监局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连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下行及企业出走风险余波影响,企业去投资化意愿加强,导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与此同时,个人投资趋于理性,更倾向于投向低风险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分析报告同时预测,预计今年温州民间融资利率将会呈现平稳下行的变化趋势。
企业的去投资化和个人的“惜贷”情绪,很大程度上源于民间借贷市场原有的社会信任体系的被破坏。2011年4季度以来,因为民间借贷、担保资金链等多种因素,温州企业发生了一些“跑路”事件,对部分民间融资参与者造成较大的资金损失,也对社会信用体系产生较大的冲击。
“为了资金的安全,我愿意牺牲收益率。”温州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想法具有代表性。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冲着民间融资高达20‰的利率,将自己的积蓄全盘投放到民间高利贷中间人。但是今年情况完全不同了,他只是将50万元资金放贷给一家熟悉的企业,对应的利率不到15‰。
与此同时,政府引导下的利率市场透明化也一定程度上助推利率下行。自去年4月26日以来,温州已经开出鹿城、苍南、平阳、乐清4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截至2013年4月26日,仅鹿城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就成交借贷1495笔,成交总额5.13亿元,借贷成功率30%,平均年化利率16.2%。
去泡沫化
部分资金回流实体
从原来的外贸加工型企业,到现在转型做自有品牌,浙江欧拉姆阀门公司董事长金志远这两年来一直在埋头做的就是“练内功”这一件事。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他去年抓住机遇投资了4500万元建新厂房。
“今年除了更新机械设备再投资1000万元,不准备做其他投资。”他告诉记者,投资其他行业因为不熟悉,风险不可控,而且当前情况下找到好的投资项目确实很难。
不只是金志远。他的一位朋友更是不惜巨额亏损,将之前投资于房产的3000多万元资金回笼,转而投入阀门行业。只不过,3000多万元资金回笼后已经缩水了三分之二,只剩下1000万元,最后实际投资实业的资金仅500万元,另外的500万元用作企业的流动资金。
风险正让温州融资的投资逐步回归理性。据调查,温州民间融资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经营领域,用于对各类生产领域流动资金的补充,以及用于扩大再生产等。监测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尽管借贷利率和增速同比持续减缓,但是民间借贷发生额中,约有80%用于生产经营。
疏导民资
亟待新政策出台
与民间借贷规模萎缩、利率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温州今年4月的人均储蓄创下历史新高的数据。
据温州市银监局统计,今年以来,温州银行业各项存款增势迅猛,到4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突破达到8019亿元,比年初增加273亿元;人均储蓄达4.34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房价的下跌确实让温州民间资金受到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缺钱,民间借贷规模出现萎缩最根本原因,还是资金投资无门的表现。”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分析,要改变现在民间资金这种低迷等待观望徘徊的状态,关键还是要打破垄断。
如何疏导温州民间融资从原来的 “无序化”转为“阳光化”,也成为温州金改肩负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体制许可的范围内,成立民间借贷登记管理中心、成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温州金改一年多从民间机构到政府部门都在有意识地探索一条路子,有效疏导民间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但显然这些举措之于活跃的温州民资而言,提供的出路似乎也还只是“杯水车薪”。
“应该加快民间融资立法,完善规范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对民间资本的法律主体地位予以确认。”温州市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则建议,在他看来,2011年以来,在“实业微利化”与“炒钱暴利化”效应的影响下,温州民间融资过度活跃,最终演变成民间信用危机,因而通过立法重建信用体系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