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杭职院:校企合作孵化人才

  通讯员 张雪燕 周曦 本报记者 王婷

  在一块投资3亿元、占地30亩的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上,你会看到什么?

  课桌椅就是工作台,教室就是车间,教材就是图纸,老师就是操作员……这,正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妙招——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教育和就业深度融合,两相“融入”的方式,让该校培养出的技能人才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校企合作”在以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技术院校并不稀奇,但在很多情况下会浅尝辄止,收效甚微,合作关系难以长久。

  一定要双赢!杭职院在办学过程中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校企合作模式——由学校与企业一起构建“校企共同体”,双方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用创新的方式孵化出了高级蓝领人才。

  我们在这种校企合作的“结晶”——友嘉机电学院里看到,先进机械制造中心、机床维修中心、机床培训中心和数控精密制造中心设备总数达到419台(套),价值6800多万元。“这些设备都是友嘉实业集团提供的,设备会随时更新。他们还配备了20多个长期驻校的技师,设备的日常保养由学生自己做,季度保养、大保养由技师带学生操作,企业机床维修一般都在友嘉机电学院维修中心进行,学生可全过程跟随技师学习,学生还有机会进企业顶岗实习。”在现场,杭职院徐健丰老师这样介绍说。

  走进杭职院达利女装学院针织专业的教学场地,更是一番热闹的教学场景,这个第七教学楼内的普通教室已经全部打通,一楼、二楼都已改造成为服装设计加工实训车间。织布机隆隆地响着,学生们正在埋头制版、裁剪,旁边的缝纫台上摆着已经制作完成的女士风衣,是时下最流行的款式。学生们上课的样本都是直接从达利公司拿来的,“明年春天,这些衣服就会出现在美国市场上。”针织班的李健同学指着挂在毛衫研发中心墙上的样衣笑着说。

  “目前,达利女装学院教学生产车间的设备与达利公司的配置是完全一样的,针织专业还用上了电脑横机工艺编程。”达利女装学院副院长徐剑介绍说,达利公司的设计师会过来给学生上课,学生的设计作业都会拿到达利公司由设计师们来评分。

  达利女装学院针织专业的刘老师也自豪地说:“我们的课程都是跟企业沟通好的,教材也是自己编的,专业课程设计按照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制定,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有时候可能每一届学生上的课程都不一样”。达利公司还将全年研发任务交给了达利女装学院,学院派的创作基地摇身变成了上市企业的研发中心。

  杭职院在校企合作中尝试将专业融入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和企业需求,整体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目前,招生专业数由34个调整为27个,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与杭州主导产业接轨的专业格局。

  目前,杭职院已与友嘉实业集团共建友嘉机电学院,构建了以“大企业主体、全岗位合作、全过程管理、企业化培养”为特征的“友嘉模式”;与达利(中国)共建达利女装学院,迈出了品牌化、个性化教学的特色发展之路;与金都房产集团共建金都管理学院,走出了一条大企业为主、多元参与、多方共赢的新型路子;与新通国际共建新通国际学院,探索了一条“语言+技能”具有国际化合作特色的新路子;与青年汽车集团共建青年汽车学院,初步形成了一套专门化人才培养体系,并朝着专业化培养方向迈进;与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共建临江学院,开辟了园、企、校三方联动的全新模式;探索实行一专业一企业的“专企合作”机制,与东忠集团共建东忠软件学院,构建了“三级学院”管理架构;目前还在积极推进与浙江普达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筹划共建普达海动漫学院。

  这种深度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广受好评,也为学生的择业、就业铺就了一条顺畅的路。目前,杭职院的毕业生平均起薪超过3000元/每月,不少学生在实习期的月薪就超过五六千元,就读于杭职院青年汽车学院大三学生陈哲轶上个月还拿到了1.5万元的实习工资。这个学期,达利女装学院针织专业两个班的74名学生已经早早找好了工作,很多企业甚至开始预约起2014年的毕业生。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杭职院:校企合作孵化人才 2013-05-29 3039052 2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