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金融街

有望成A股稳定器

优先股渐行渐近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近日透露,正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开展优先股研究工作,条件成熟时将尽快推出。这意味着作为海外成熟市场常用的融资工具,优先股正一步步走近内地股市。

  优先股进管理层视线

  所谓优先股,是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较普通股享有优先权的一类股份。此类股份通常预先设定股息收益率,但其股东一般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股份公司的重大经营也没有投票权。

  在海外市场,优先股是一种基本的融资工具。但在A股市场,投资者对它比较陌生。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内地股市就曾出现过优先股制度的雏形。当时的股份形式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征,投资者既可以获得固定的投资回报,又可以参与公司盈利的分红。

  2012年9月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在完善股票市场方面,将“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优先股制度仅仅作为一个议题出现在业内专家的讨论和呼吁之中。

  10天前,证监会召集交易所及部分机构探讨优先股试点问题。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将加快推进优先股试点工作。5月2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证实,证监会正在积极开展优先股相关研究工作,条件成熟时将尽快推出。

  解供需失衡困局

  自2009年以来,A股市场已经历了长达四年的低迷徘徊。除了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基本面疲弱之外,过度扩容也被视为市场信心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行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从而缓解市场扩容恐惧症,并为破解供需失衡困局提供有效的路径选择。

  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分析说,由于优先股不上市,在新股发行节奏不变的前提下不会增加市场的扩容压力;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优先股相当于发行无期限债券,公司可以获得长期低成本资金而不负债,资产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其长期发展。另外,对于一些具备高成长特性的上市公司而言,对优先股的承诺分红比例或小于其成长性,则将构成支撑股价上涨的利好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志林表示,利用优先股制度限制控股股东的股权、将剩余股权纳入优先股,可有效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而控股股东巨额利益的‘奶酪’被触动,可打消相当多企业盲目的上市冲动,从而缓解扩容压力。”

  另外,作为一类特殊的股份,优先股只能在交易所系统集中交易,或由上市公司赎回。一些业内人士建议,监管层可尝试将目前“大小非”持有的限售股转化为优先股,以减轻市场抛压,有利于股价稳定,也有利于中长线投资。

  消除投资者后顾之忧

  近年来,管理层积极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以改变市场投资者结构。然而,面对剧烈波动,且难以提供持续稳定回报的A股市场,养老金等存在稳健增值需求的长期资金无奈徘徊不前。

  2012年度沪市2.82%的整体股息率,意味着剔除价差收益,长期资金在股市中获取的投资回报率还不及银行存款。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面对管理层频频伸出的橄榄枝,战略投资者总是显得如此沉默。

  这也恰是专业人士钟情于优先股制度的另一重要原因。

  在知名财经评论家皮海洲看来,可以确保投资者获得稳定股息收入的优先股,是厌恶风险的投资者的投资首选。A股市场建立优先股制度,有望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打开入市通道。

  “优先股制度可以为战略资金入市解决长期稳定回报不足的后顾之忧。从这个角度而言,优先股的引入将成为中国股市向国际成熟市场接轨的重要步骤。”仇彦英说。

  缓解扩容冲击,降低解禁压力,满足长期资金稳健增值需求,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尚无时间表的优先股制度,被A股市场赋予了种种使命。虽然依靠单一的制度改革,并不能解决困扰A股的所有问题。但人们至少可以期待,在A股种种先天和后天顽疾的治疗过程中,优先股制度能成为一味对症的药。

  (据新华社)


浙江日报 经济·金融街 00011 优先股渐行渐近 2013-05-29 3043888 2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