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乐活人居

养老地产朝阳化
需解决几大问题

且听我省各路专家详解——

  记者 俞亦赟

  5月15日,本报专题报道了地产大鳄纷纷抢滩浙江养生养老地产的现象,开始探讨养生养老地产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以及面临的潜在挑战,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近日,浙大公共政策研究院、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和浙江日报《乐活人居》周刊联合举办沙龙,就“休闲养生养老地产发展前景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展开热烈讨论。

  老年事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前景很广阔,困难确实很大。养老项目的定位问题很难,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的产品。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委、省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会会长徐爱光认为:同一个人,60岁、70岁、80岁感受不一样,60岁觉得悠闲最好,70岁觉得没病最好,80岁觉得活着最好,不同阶段,养老需求不同。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柴效武指出:养老可以像吃饭,一个自助餐,一个桌子摆了30个选择,挑自己最喜欢的、最适合的来吃,60岁、70岁、80岁,做出相应选择,有钱怎么办,没钱怎么办,都可以解决,这样养老地产就搞活了。

  从老年人的需求来看,政府要配套更多保障政策。浙江大学社科院院长、教授何文炯说:第一,老年人需要有经济保障,要有购买基本生活资料的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通过养老保障政策来实现,说直白一点,有工作的给退休金。第二,健康保障,要有地方可以看病,看病以后资金有保障。第三,照护服务,这个制度现在很缺。这是最薄弱的,缺设施、缺人、缺钱,有的老年人有钱,但生活得很痛苦。第四,精神慰藉。

  尽管养老市场潜力很大,但是风险也非常大,因为养生项目更重要的是后期服务。

  据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施杰调研,很多项目前期的承诺到后期真正运作很难完全兑现,导致客户不满,一些项目进入恶性循环。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蓝蔚青赞同:养老地产要关注不同的养老模式、不同的投资方式,还有不同的人群需求。养老地产特殊,主要是解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来怎么办的问题,整个养老设计都和这个有关系。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学术研究部主任教授潘立勇,则建议提供非产权性、非继承性,不能作为遗产继承的一种适合老年人养老的居住空间以及一种服务,同时这一块循环使用,由政府支持后期服务。

  日前杭州萧山养老公寓紫金苑二次开盘出现连夜排队的现象,说明老人有这样的需求,且很大。但是,开发商浙江盛和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敏觉得养老项目困难重重:一个企业做养老事业非常难,因为老年人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花每一分钱都要算一下,让他花100多万、200多万买一套房子,销售决策时间非常长,所以开发非常难。

  昆仑控股商业投资集团总裁郑荣华也直言,目前企业从事养老地产、养生地产还面临很多问题。第一,政策性的问题。目前中国养生地产、养老地产都是建立在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之下的产物或者是一个产业,当这个体系不健全的时候,开发商和运营商的压力无比大。现有的条件无法满足养生地产的需求,比如医院的问题、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第二,目前养老地产、养生地产概念属于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这个界定始终是模糊的。当作服务行业还是第二产业房地产行业立项,以后的政策和税收,包括开发成本差别非常大。第三,运营模式的问题。养老、养生、休闲、度假、旅居,我们有很多种叫法,每一种叫法都不一样,经营方式也不一样,中国当前的养老地产必须走混合式的经营模式,走单一的模式肯定死路一条。


浙江日报 乐活人居 00018 养老地产朝阳化
需解决几大问题
2013-05-29 3033513 2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