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体坛风云

赛事,就是节日

  新华社记者 王子江 尚栩

  5月25日,5万多德国球迷涌入伦敦,观看多特蒙德与拜仁慕尼黑队之间的欧冠联赛决赛。

  也是在这一天,法网公开赛组织者举行儿童日,近两万小球迷免费走进罗兰·加洛斯,他们走上红土场地,甚至和球星对打几拍,世界闻名的大满贯赛场,到处洋溢着欢乐。

  每一个赛事,都是球迷的一个节日。在英法这些国家,有着太多这样的节日。英国人有句传承久远的话:“周六下午是上帝规定的足球比赛时间。”英国大多数孩子对体育比赛的印象,往往是从祖父或父亲领着观看俱乐部比赛开始的。记者多年前在阿森纳采访过一个老球迷,他32年来坐在同一个座位上,几乎没错过阿森纳主场的任何一场比赛。

  这些西方的节日,也越来越多吸引中国人,他们熬夜观看欧冠、英超与网球大满贯赛。但是,不管你如何欣赏国外的比赛,在兴奋之余,总会产生一种遗憾与反思: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节日?中国人也需要足球带来的狂欢,需要体育带来的纯粹的快乐。

  从新闻学角度来说,受众更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件。体育比赛也如此,作为一个学生来说,他们从一个班级的拔河比赛中得到的快乐,要远远超过没有中国球员参加的欧冠比赛。这也是姚明加盟火箭提升了NBA的收视率,丁俊晖一出局,斯诺克中国公开赛门票销售锐减的原因。

  中国并不缺乏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为什么大多不能成为人们固定的节日,狂欢的场所?原因可能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两个。从主办者来说,赛事没有把观众当做“节日”最重要的一部分;从观众来说,体育还没有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年来,我们习惯了体育为国争光的理念,主办赛事大多为了冠军和奖牌,甚至是为了体育搭台,其他东西唱戏,观众很少成为赛事的主体。这种办赛理念,不仅贯穿到一些传统的赛事,即使一些新兴的职业比赛也不例外。号称打造世界第五大满贯的一项中国网球赛事,拥有远比法网先进的硬件设施,可是观众却抱怨,买一份简单的午餐都需要等半个小时。

  我们的确太需要更多自己的赛事,我们也的确更需要体育的节日。


浙江日报 人文·体坛风云 00014 赛事,就是节日 2013-05-28 3042229 2 2013年05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