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上虞:科技牵引 经济快跑

  本报上虞5月26日电

  记者 裘一佼 周智敏

  市委报道组 陈肖平 阮国明

  宁杭甬高铁通车在即,随着“试跑”的列车飞驰上路,沿线的上虞已感受到城市的新脉动。

  一个让上虞人自豪的细节是,在中国,高铁沿线每隔50公里,就有一组由当地卧龙集团研发生产的牵引变压器。在全国近一半的高铁主干线上,这项技术创新为列车提供着动力支持,打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脉络。

  科技与经济并轨前行,这是上虞人的追求,更是发展的远见。今年1至4月,上虞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0.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3件,远超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

  “在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经济环境下,创新驱动,是区域经济持续的动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竞争力。” 上虞市委书记孙云耀说,上虞正以企业为主体,加速科技与经济的融合,让区域经济快车承载更多梦想。

  创新平台,铸就“大心脏”

  走进卧龙集团的产品展示厅,仅电机产品一项,就让人目不暇接:从微电机、空调电机、家用电机到工业电机、振动电机、伺服电机……“在每一个应用领域,我们的电机产品,都力求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卧龙集团总裁助理朱亚娟说。

  9个国内生产基地,10个欧洲生产基地,层出不穷的产品,不断刷新着“卧龙”的产品目录。而在这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创新“心脏”——获得省政府和上虞市政府各1000万元资金支持的省级企业研究院,它通过一条条看不见的企业“神经”,把创新动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球各个产业终端。仅在上虞杭州湾畔的海涂上,一个实验室的投资就高达3000万元。今年,就有25个战略新产品,在研究院进入研发和储备阶段。

  曹娥江畔,浙江皇马化工集团内,平均每年有100多只特种表面活性剂的新产品,启程销往世界各地,市场占有率已近40%。

  皇马一马当先,奥秘源自绿色精细化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针对当地几百家精细化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上虞以中科白云精细化工、皇马等四家企业为牵头单位,组建省级行业创新平台,为230余家会员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咨询、培训讲座、科技中介、检测分析等服务,建成4年来,这个创新平台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1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1项,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话语权大大增强。

  现在,上虞又相继成立了照明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学制药三个创新平台,正在筹建伞件、风机等行业服务平台。

  一个个创新平台,浓缩着上虞对经济转型的重新定位和期盼。眼下,上虞已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261家,正在实施的新兴产业“1331”培育计划,从2011年起3年内,以1万亩土地、30亿元资金抢滩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新增产值1000亿元。

  上善之地,打造“梦工场”

  上善之地,虞味无穷。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小小的沿海城市,每到周末,来自大上海的专家“亲戚”,就会“飞”到上虞,走进并不宽敞的车间,解决技术难题、研究产品销路……正是他们的加盟,让上虞涌现出众多“小型巨人”企业和行业“单打冠军”。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今天的上虞,深化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政府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

  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这是浙江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周健为自己定下的年度梦想,眼下,这个梦想已变成现实;引进高校研发、信息和检测方面的优势,进行技改和产品升级,这是浙江胜昔科技有限公司的年度目标,也提前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

  两个梦想相遇和实现,源于上虞今年开始实行的科技对接“双百”工程。到4月底,已经有101位专家学者入驻上虞的101家企业,成为企业“科技指导员”,代理专利277件。

  据统计,近3年来,上虞引进两万多名科技人才,每年科技经费支出都超过1个亿,去年达到2亿元。

  如今,上虞正以全球化眼光,打造区域经济创新的“梦工场”:卧龙集团并购全球电机业巨头ATB集团,龙盛集团并购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德司达;同时,作为拥有12家上市企业的“资本高地”,上虞鼓励1万多家企业完善治理结构,举办中小企业培训班,主动对接省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市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纳创新元素。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上虞:科技牵引 经济快跑 2013-05-27 浙江日报2013-05-2700009 2 2013年05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