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好奇

美国活体肾脏移植手术跨洋科普直播,见证生命传递奇迹——

新生,期待更多捐献

  本报见习记者 祝梅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王国英

  本报讯 上周,由省科协、浙报集团联合主办,浙江日报、省科技馆和果壳网承办的“[科学] EFT-Link”活动走进宁波,跨洋直播了一场长达3小时的美国活体肾脏移植手术。

  手术由美国圣巴拿巴医学中心肾脏和胰腺移植中心主任盖夫纳博士和他的医疗团队进行。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主任何强进行现场解说。手术采用微创方式,套管针是盖夫纳双手的延伸,而供体身上仅留下了不到2公分的切口。

  现场发出一片惊呼。盖夫纳解释道,活体移植,对供体来说基本没有太多风险,一般手术一天后就可以出院,短时间内不能激烈运动,其他没有太大风险。供体在捐赠前将进行严格的排斥反应测试,通过血型、组织类型、交叉匹配等相关血液测试确定相容性,他们也将接受全面的医学评估,以确保在术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对受体来说,捐赠的肾脏如同‘异物’,会被免疫系统‘攻击’,所以受体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但这也就意味着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变弱,受体感染其他病症的几率更大,患癌症的几率也会变大。”盖夫纳说,历史上第一例肾移植手术是在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没有出现排异反应,如何能在其他供体受体间研究出这样的诱导方式,是器官移植领域都在关注的问题。

  “活体肾移植的成功率是肾脏移植手术中最高的,在我们中心,活体移植一年后的成功率高达97%~98%,接受移植的病人都能继续正常的生活。”盖夫纳补充道。

  这次手术的供体是23岁的男性,受体是46岁的患者,因患多囊肾病被摘除左肾。供体的母亲需要肾脏,但他和母亲的血型不匹配,他将肾脏捐给另一位病人,而那个病人则会提供他母亲需要的肾,做一个交换。在美国,因为亲属配型不成功而进行这样的交换,是较为常见的。

  2011年,美国11个州的17家医院通过4个月的配合协调,30位好心人捐献了自己的肾脏,给予30位危在旦夕的肾病患者新生。在美国,肾病患者的家人因故不能捐赠肾脏给亲人时,“链条式”的爱心接力捐赠机制为他们提供了途径。

  一场手术直播接近尾声,却留给我们更长久的思考。

  美国已经有很长的肾供体等待名单,但是供体数额非常少,几乎要5年才能拿到一个供体,有的病人甚至无法通过透析维持5年的等待。在中国,每年约有150万名患者需要进行器官移植,但只有约1万人能得到移植器官的供体。器官捐赠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也亟待法律的完善,更期待在科技、法规和观念的进步下,我们会见证更多的新生……


浙江日报 人文·好奇 00013 新生,期待更多捐献 2013-05-27 3037595 2 2013年05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