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新闻时评

中国力挺欧洲解决危机

  丁纯

  李克强总理上任后首次亚欧之旅到访瑞士和德国,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笔者认为,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首先反映了中国对欧洲状况和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和关切。

  无论人口还是综合国力,德国均执欧盟和欧元区国家之牛耳,不仅是法德轴心之一,而且因其在欧债危机应对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而日显举足轻重。

  欧债危机爆发至今已经四年,尽管去年9月欧盟宣布实施无限量购买重债国国债举措(OMT)和欧洲稳定机制(ESM)正式启动后,欧元区重债国国债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金融市场的投机有所缓和。但是由于德国等的坚持,重债国持续执行财政紧缩政策,导致欧盟经济持续低迷、增长预期不断下调,失业屡创新高,失业率高达12%,总数逾2600万,西班牙青年人失业近50%,连法国经济也疲软不堪。

  加上英国首相公开宣布可能就英国是否留在欧盟进行公投,以及对塞浦路斯债务抢劫银行式的处理,欧盟内部核心和外围国家、尤其是德国和其他国家的矛盾上升,凝聚力空前衰落。主张欧盟散伙、分家的势力如德国的“德国的选择”、英国的“独立”党派迅速崛起,而德国本身今年9月又将面临大选,欧洲经济和政治形势错综复杂、不容乐观。

  在此背景下,通过李总理的访问,无疑使中国新领导层对危机进展现状、以及欧盟国家应对策略、德国的立场主张有相对具体的了解和沟通,同时也使欧盟国家了解我们继续支持德国、欧盟发展,克服欧债危机的立场和关切。

  其次,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力荐中欧经贸合作新形式,积极推动中欧经济、贸易、投资合作磋商。

  作为我国最大的地区经贸伙伴,随着欧盟国家遭受欧债危机荼毒的加深和中国经济增长减缓、经济模式转型和城镇化等“新四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欧盟国家对中国的进口和投资,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和相关技术进口等相互间贸易和投资需求、依赖更加增强。

  另一方面,欧盟国家内部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抬头,中欧贸易摩擦加剧,欧盟对华的反倾销、反补贴等“双反”变本加厉,最近日益成为焦点的对中国光伏和无线通讯产品的“双反”调查等就是明证。这次李总理通过和瑞士、德国领导人的会谈、尤其是和两国企业家的交流沟通,以及中瑞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最后定音,表明了我们鼓励、提倡和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赞赏用磋商解决经贸争端,反对零和博弈的片面认识,也会通过开放服务贸易等回应欧方等的关切。特别是彰显了我们在继续推动多边贸易谈判的同时,青睐组建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一贸易合作形式的主张。

  再则,凸现了新领导层珍视传统友谊,求同存异,加强经贸合作的新思路。

  瑞士作为最早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和新中国有着60多年的传统友谊,坚持中立立场,崇尚自由贸易,中瑞关系总体良好和平稳,瑞士是最早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之一,中国是其最大的亚洲经贸伙伴,中瑞自贸区堪称中欧贸易合作的榜样,是双边合作最新成果。而和中国建交40多年的德国,不仅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地,而且更是中国最大的技术进口国。近年来,双边关系正处于建交以来最好的时期,政治上,领导人频繁互访,交往密切,双方建立了国家间定期战略磋商机制,经济上,经贸联系空前紧密,互为对方最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在欧债危机中成为中欧经贸中的亮点。目前如何坦然面对贸易摩擦和磋商解决纷争,互利双赢是此访李总理反复强调的主基调。一系列相关经贸协定的签署和中德语言年的启动无疑为双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注入了新的动力、拓展了新的领域。且通过访问,中欧领导人间的交往和友谊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力助双边关系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最后,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和经验,助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此次访问,中国和瑞士德国两国签署的合作协定中,除我国和两国传统的经贸合作以外,颇为引人注目的合作新领域集中在环境、生态保护、现代农业、城镇化和金融合作等的技术和经验的合作与交流。这恰是经过30年快速增长后,经济增速下滑,生态、能源等问题频现,经济模式亟待改变的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作者系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欧盟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6 中国力挺欧洲解决危机 2013-05-27 3040322 2 2013年05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