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成立并发表《荻港宣言》

古镇保护 文化做主

  本报湖州5月26日电

  记者 刘慧

  古村镇是承载中国农耕文明的最重要载体。作为乡土中国的最基本单位,中国文化的根基和底蕴深含其中,保护古村镇实际就是传承好中国的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潮中,古村镇亟待保护。

  今天,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在湖州市荻港村正式成立。会上通过了《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规则》和《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会员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张囤生当选为会长。同时签署《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荻港宣言》。

  宣言建议,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编制和完善保护规划,提出具体的保护目标和措施;同时政府还应把古村镇的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保护资金,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古村镇的保护工作。宣言还鼓励科研单位和个人围绕古村镇的保护和利用,开展多学科、多视角的考察研究,推出更加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措施和方法。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也要加强古村镇保护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公民尤其是生活在其中的古村镇居民,自觉地加入到保护古村镇的行列中来。

  中国文物学会是一个以开展文物研究、宣传、保护等活动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它在国家民政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广泛联系国内外支持和关心中华文物事业的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通过研究和宣传中华历代文物,提高全民族的文物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文物学会现有三个专业委员会:文物考古、博物馆、古村镇。今天成立的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由全国文物界最有权威的专家、学者如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张囤生等组成。

  近几年,随着文化、旅游各方面的开发,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旅游资源同质化、空间超负荷、商业发展失控等等。古村镇浓浓的文化底蕴该如何延续?这两天,来自全国有关省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中国文物学会负责人、文物保护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古村镇代表相聚荻港古村献言献计,专题讨论了中国古村镇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保护、发展建议。

  “浙江古村镇的保护模式,一直得到全国文物界专家、学者的首肯。”省文化厅巡视员、文物专家鲍贤伦称,浙江是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有数量较多、保护力度最强的省份之一。近千处上起南宋、下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文化村落,或古韵悠远,或景观独特,折射出浙江丰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介绍,当下浙江正按照因村制宜、彰显特色,保护优先、适度利用,以人为本、合理整治,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以整体推进与重点保护相统一、保护物质遗产与保护非物质遗产相统一、保持历史面貌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统一、保护优先与有序利用相统一的古村落保护理念,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把历史文化古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使浙江的古村落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还从5件有关历史文化村镇的全国政协提案中,梳理出近10年来我国古村镇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判断。单霁翔认为,如今,大规模的城乡建设使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巨大的压力,“保护的力量逐渐壮大,对应的破坏力量也强大了起来。”那些有故事的遗产物质环境,原汁原味地保留,只是保护的第一阶段。关键在于,如何让普通人体味城镇生活的真实。他提出,人是古村镇文化遗产的直接创造者和使用者,“因此,必须尊重当地民众的文化权益。”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古镇保护 文化做主 2013-05-27 3040610 2 2013年05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