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老大缘何盼休渔
江晨
江晨
这两天,台州沿海200多名渔民采用联名写公开信、按手印的方式,强烈要求政府改变灯光围网等“致命性”的捕鱼作业方式,并将休渔期再延长1个月。
渔民自发提出延长休渔期,既说明海洋保护意识的提高,也从侧面反映出东海捕鱼可能出现困境,残酷的现实倒逼其不得不转变观念。
“东海无鱼”的话题愈炒愈烈。本月20日,省海洋与渔业局做出回应——春汛后期,东海确实基本上无鱼可捕。上周,记者在走访沿海的象山、玉环、洞头三个渔业县,发现不少渔民因捕不到鱼叫苦不迭。
出海一次花费几万元成本,却只能打到价值几千元的小鱼小虾。渔老大被迫选择提前上岸歇业、将小工遣散回家,投资五六百万元的渔船闲置,靠着国家的柴油费补贴过日子。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今的局面?一方面,过度捕捞让鱼类频临绝迹。上世纪70年代的“敲梆作业”,让东海大黄鱼几乎断种。如今的灯光围捕,让大黄鱼的悲剧重演。
另一方面,渔业市场迅猛发展所致,只要有鱼,生意一定红火。在监管不严的条件下,“我不抓就让别人抓去了”,“要死大家一起死”的个人利益的驱动,让个别渔民一边因捕不到鱼骂娘,一边又拖着直径不足1厘米的“绝户网”在海里扫荡,鱼卵虾卵也难逃厄运。
此外,海水污染、滩涂围垦都是造成渔业资源枯竭的原因。
1993年,舟山渔民率全国之先响应省里“伏季休渔”的倡议。20年过去了,我省渔民再度发出延长休渔期的呐喊,无论最终能否如愿推行,都反映出他们心中的焦虑与渴望。
其实,延长休渔期只是规避东海渔业资源枯竭的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有更加科学、更“铁腕”的海洋捕捞管理与整治手段。例如,对渔网网眼不符合规定的渔船施以严惩,禁止渔业加工企业收购“不足月”小鱼,每条渔船实行定量配额捕捞管理,适当增加休渔补贴等等。
而作为消费者,在餐桌上的每一次举箸,也都可能与海洋渔业枯竭与否息息相关。尽量少吃珍稀野生的鱼虾贝类,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让我们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