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浙中瑰宝
—— 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十周年巡礼
守护浙中瑰宝
—— 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十周年巡礼
县委报道组 吴警兵 卢伟星
2013年5月23日,作为磐安生态县建设重要载体和国家生态县建设展示窗口的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迎来了自己十周岁的“生日”。古人云,十年磨一剑,十年,在历史的滚滚潮流中,犹如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来讲,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在这十年中,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根植于磐安这片沃土,风雨兼程,上下求索,同舟共济,开拓进取,终于使这片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片又一片阔叶林茁壮成长,一种又一种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批又一批科研项目通过实施和验收,一个又一个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一个生态资源良好、养生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社和谐相处的保护区正在这里迅速崛起……
承继自然 守护浙中瑰宝
有诗云:“直上盘山最上重,千村万壑动秋风;遥观海北千层浪,始信江南第一峰。”这是古人对大盘山的由衷赞美。
大盘山是括苍山、仙霞岭、天台山、四明山等山脉的发脉处,为“浙东祖山”,同时也是钱塘江、瓯江和灵江三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周边密布着东阳的横锦水库、南江水库、八达水库,天台的里石门水库,仙居的里林水库和北岙水库,新昌的石门水库,缙云的左库水库和筹建中的潜明水库等九大水库,都在大盘山的保护下享受着生态的红利。2012年,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7.9%,钱塘江流域水质达标率93.7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直接受益人口达到400多万。另据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测定,2012年磐安县全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总价值达73亿多元,超过磐安县2012年生产总值(GDP)。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不可没。
大盘山不仅是浙东祖山和浙江名山,更是目前我国惟一的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受人类长期活动影响,大盘山原生性植被在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曾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树木、柴草被砍,无限制地开垦,境内大量野生中药材被挖。为了切实保护大盘山的自然资源,1993年4月20日,磐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大盘山地区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12月28日,金华市人民政府将大盘山升格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5月2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大盘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7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浙江大盘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5月23日,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挂牌。为了确保区内的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大盘山保护区一班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从“共同维护大盘山资源,合力打造生态县内核”的初期保护目标,到“保护浙中绿肺,建设江南药谷,助推磐安旅游,提升大盘山品牌”的工作思路,再到“共同维护保护区资源,全力打造大盘山品牌”目标的确立,核心就是要守护好浙中这块绿色瑰宝。通过十年的艰辛努力,大盘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事实证明,这十年,是大盘山保护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十年,是大盘山面貌发生巨变的十年,是涉区群众收入明显提高的十年,更是大盘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十年。
合作共赢 构建发展基础
十年的成长史、十年的探索史、十年的奋斗史,大盘山管理局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利用双赢的路子,为保护区的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资源管护规范有序。十年来,大盘山管理局建立了局、站、点(哨卡)三级保护网络体系,制定了《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提出了“严防火、禁滥伐、阻开垦、止采挖、刹捕猎、防病虫”的资源保护工作总要求,认真抓好日常资源管护的巡查、督查工作,确保区内资源的安全。出台了《野生自然资源保护奖》制度,出现了多起群众主动放归野生动物的好现象。
——科研科普硕果累累。十年来,开展了多项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等科研项目,承担或参与了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发现了大盘山薹草、磐安樱等2个植物新种,大盘山蔷薇1个植物变种,发现天台鹅耳枥、华顶杜鹃等国内新分布植物类群2个,浙江省新记录植物属2个、种67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出版了《浙江大盘山药材志》和《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考察与研究》等2部专著。保护区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联合组建了“浙江省特色中药材资源合理利用及人工繁育技术平台”,建有“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研究中心”、“金华市大盘山药用植物科技研究开发中心”,2012年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组建了“浙江省金华市大盘山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为“浙江省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十年来,建立了“三站七点四卡一瞭望哨”管护网络,现建有石上、牛路溪保护站、西岭坑、龙皇坑口、九头石哨卡及大盘山尖瞭望哨等管理用房,在重点保护地段建立防护围栏854米,保护区边界设立界桩35个,保护区主要出入口及人为活动较频繁处设立了50多块区界宣传、警示牌。建立了巡护监控系统、防火线及隔离带。完成了大盘山药用植物园一期工程建设,收集种植药用植物960多种,大盘山博物馆的前期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生态旅游拉开序幕。2009年5月,大盘山启动了《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2013年2月,《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通过环境保护部审核。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可开发花溪、盘山灵泉、昭明文化、药用植物展示、西坑森林游憩、紫云谷等六个景区,招商引资项目正在洽谈中。
——社区共建稳步推进。十年来,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始终坚持用“牌子共护、资源共管、基础共建、利益共享”的理念凝聚社区群众,开展社区沟通,宣传共建思想,积极开展社区公共事业扶持、生态效益补偿、资源持续利用等工作,在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给涉区群众林地租金补偿达到120余万元。十年来,努力协助改善涉区生产生活条件,投入共建资金110余万元。
——合作交流前景广阔。十年来,各级各部门领导多次亲临指导,为保护区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保护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温州医学院等单位进行了科研合作与交流,与内蒙古达里诺尔、福建牙梳山、湖北神农架等保护区建立了良好关系。先后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金鉴明、孙汉董、李连达、谢华安、匡廷云等5位院士及法国美容协会会长、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著名生态学家专程到保护区考察和指导工作。
启创新程 描绘发展愿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以建局10周年为新起点,精心描绘发展蓝图,按照“共同维护保护区资源,全力打造大盘山品牌”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保浙中一方净土,送下游三江清水”的生态保护理念,立足区域品牌高地,力争在种质资源库建设、科研科普平台开发、生态教育基地打造、旅游观光亮点培育、产业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同心协力、奋发有为,共同谱写好大盘山更加美丽的篇章。
——资源大盘山。大盘山是一个以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和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及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资源管理型保护区,是我国东部药用植物野生种或近缘种的最重要种质资源库。大盘山拥有药用植物资源1074种,占全省的47.68%,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有154种,收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的有290种。大盘山将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建设一批驯化、实验基地,在有效保护、维持和发展中药的传统性、道地性,提升磐安药材品位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使种质资源优势局部转化为社区的产业优势。
——生态大盘山。大盘山是浙江省中部地区惟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浙中的绿色瑰宝。大盘山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3.8%。通过长期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使大盘山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建设的旗帜和对外展示的窗口。同时,通过建设大盘山药用植物园、大盘山博物馆等设施,增进对公众的生态知识、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教育,使大盘山成为生态教育基地。
——养生大盘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大盘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中药材资源宝库”,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有利于开发中药养生产品。大盘山保护区内空气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含量高,具有极高的保健疗养作用。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峰值最高达38000个/cm3,清新的林区空气,必将成为新的热点旅游目的地。大盘山龙皇坑是浙江省十大户外活动线路之一,有利于开发运动养生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集自然山水、中药养生、民俗民风、运动休闲为特色的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必将形成。
——旅游大盘山。大盘山拥有“亿年火山湖”、“千米平板溪”等地质奇迹,奇特的山峰和象形岩石、雄壮的瀑布、秀丽的碧潭、茂盛的森林古树等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据调查,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现有旅游资源单体103个,其中优良级单体39个、占38%,普通级单体64个、占62%。其中有6个单体的质量很高:七子花、平板溪、大盘山顶、斤丝潭、双瀑争潭、百丈瀑布等。旅游资源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珍贵药材资源宝库,民间医药文化源头;二是群峰之祖山高峡深,广袤林野清幽怡人;三是诸水之源瀑雄潭碧,平板长溪妙趣横生;四是火山遗迹奇特罕见,奇岩怪石形象惟妙;五是巍巍盘山中央矗立,古老村落环倚山麓。按照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开发保护区休闲观光地带,可为生态旅游增添新的亮点。
——文化大盘山。可以这样说,一座大盘山就是一个磐安县,大盘山孕育了磐安文化。大盘山自古为名山,历来是登高览胜、宗教文化的胜地。大盘山有辉煌灿烂的人文史迹,安文镇、深泽乡金钩等地均为新石器晚期直至西周中期人类活动所遗;历史名人李白、孟浩然、陆游等都在大盘山区域留下诗篇;昭明太子、羊愔、卢琰、孔端公等在此避世隐居;大盘岭为旧时金、台要道;红军挺进师在大盘山地区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大盘山中药文化底蕴深厚。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曾在大盘山植药炼丹,至今留有遗址及其后代。南梁昭明太子因避谗隐居大盘山三年,在王隐坑、学田、利济等地教民种药,悬壶济世,被磐安人民尊称为“药祖”,俗称盘山圣帝。唐羊愔食菇成仙的故事在磐安广为流传,羊愔成为双峰羊姓始祖,被磐安人民称为“菇仙”。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大盘山区域药文化、菇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有利于打造磐安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
——数字大盘山。大盘山网站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开辟有发现大盘山、认知大盘山、体验大盘山、爱上大盘山,大盘山服务、大盘山活力、大盘山管理、环游大盘山、中药宝典等栏目。“数字大盘山”全面展示了大盘山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神秘的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全面反映了大盘山的管理、保护、开发情况,“数字大盘山”网站还为浏览者提供天气预报、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特色物产等相关服务信息,方便外面的游客来这里旅游。通过进一步完善大盘山网站栏目的设置,不断丰富大盘山网站的内容,使“数字化大盘山”真正成为宣传大盘山、认识大盘山、推介大盘山、利用大盘山,助推磐安科学发展,打造大盘山品牌的重要载体。
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以越来越清晰的思路、越来越规范的管理、越来越扎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向前迈进,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生机盎然的“浙中瑰宝”必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