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中国因素”导致预测失灵

  赵 伟

  近期应邀在多个场合聊经济大势,屡有听者发问,说随便翻翻网上财经人士的文论,便会发现对下一步中国经济前景,看淡者多于看好者,占优的预测是中国经济将陷入长期低迷状态,甚至崩溃。作为讲者,每每以如下“大意”回之:围绕中国经济的预测很难有个准。这并非言不由衷的趋炎之辞,而是我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基于对过去20年西方经济学家围绕中国经济事前预测与事后现实反差的观察。

  我们知道,从上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以来,便不断有西方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结果一再失误,迄今未见应验。到如今中国经济不仅未曾崩溃,甚至连负增长或一场轻微的“标准衰退”——连续四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都未曾发生过。金融危机起,不断有人预测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到前不久“国五条”出台房价再次闻风暴涨,预言再次落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次房价暴涨多半是“刚需”推动的,“刚需”的主体是工薪阶层改善需求。由此提出一个悖论,无论按照哪个房地产理论和相应的指标去衡量,房价都太高了,工薪阶层都是买不起房的,然而此次“刚需”推动的房价暴涨无情地表明,按照西方理论无法准确判断中国房地产泡沫。

  西方已有的理论在做出预期时失效,这方面的实例可以随手拎出多个。

  金融危机中全球金属市场大落而后反弹。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之际,全球经济戛然减速,世界市场铜价、铝价、钢价连同铁矿石价格应声大跌,预测家们纷纷下调市场预期,不曾想中国突然抛出4万亿元刺激计划,其重头指向各种金属材料耗费最高的基础设施,这不仅给这些市场托了底,而且还把某些产品的价格与市场推到历史新高和最强。这方面最引入瞩目的要属铁矿石价格和汽车市场了。前者大跌之后迅速反弹,到2010年几乎创造了历史新高;后者则“逆危机”扩张,美、日几个热门牌子的小轿车一度卖断了档。个中的“中国因素”再明显不过了。

  从欧元区边缘成员到美国国债“违约秀”的一再化险为夷,无论是险情不断的一些欧盟成员还是负债累累的美国,迄今能将基础利率压到很低的水平,获得廉价现金,个中一个重要因素,也不乏中国的钱。实际上中国巨量的外汇储备起了重要的“托底”与稳定作用。

  接着开头的话,时下中国经济的确遇到了些麻烦,甚至可以认为有些麻烦是前所未有的,但并非没有解决之道。

  (作者为中国与全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诺丁汉大学)主任)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中国因素”导致预测失灵 2013-05-20 3022900 2 2013年05月20日 星期一